1 / 5
文档名称:

闽南神明--关帝君.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南神明--关帝君.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0/3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南神明--关帝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闽南神明——关帝君
闽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间民间信仰特别杂乱无序,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
关帝信仰在闽南有虔诚的信仰者。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明朝中期,内忧外患并至,北有蒙古贵族余势力的威胁,东北有满洲族的兴起,东南沿海有倭寇的侵扰。另外,由于政治的黑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地位,嘉靖以后的统治者特别注重体现在关帝身上的儒家忠义思想,对民间关帝信仰有意识地加以扶植和引导,以为现实政治服务。
作为闽南著名民间信仰场所,泉州通淮关岳庙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各地,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宫、堂的祖庙,被誉为“台湾开基第一庙”。泉州与金门历来渊源颇深,民众自古往来密切。特别近年来,泉金两地的关帝文化信仰交流日益频繁,每年都有进香团来此晋谒。“泉州和金门本来也同属一个泉州府,泉金民众来往频繁,尤其在宗教领域,许多信仰是完全一致的。”金门县长李沃土说,“和这里一样,关帝信仰在金门非常普遍,奉祀关帝的宫庙堂遍及各乡镇村,有不少是从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过去的,可以说这里是祖庙。今天是组织金门各宫庙的
‘关圣帝君’回家祭拜了。”李开阵是金门双鲤古地关帝庙宫庙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双鲤古地关帝庙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就是由这里分灵过去的。”他说,“自‘小三通’开通后,我来进香拜拜已有六个年头了。这次我们组织70名代表来参加。”金门金城镇此次有两百多名信众来进香,而作为金城镇长的石兆珉则是第一次,看到古朴庄严的关岳庙,他心情很激动。他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一个很棒的闽南文化关帝信仰的传承活动。大家都对关帝爷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尤其是他忠义的精神特别值得现代人很高的尊敬。我们这次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这里,希望可以促进两岸宗教文化的全面交流”。
民间对关帝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关帝是儒、道、释共同尊奉的历史人物神明,这是历史上儒、道、释文化长期互相渗透、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国民间信仰自发选择的无明确宗教意识的多样崇拜特征。而在这三种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中,尤以儒家文化对关帝信仰的渗透最为显着。
600年来,泉州人的关帝信仰越来越强烈,不仅七个城门的七个关帝庙香火兴盛,而且各处街道也都建了一些小庙宇。到了清末,泉州城供奉关帝的庙宇曾经达到了100多座,而香火最盛的还是通淮关帝庙。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神勇忠义,宽厚仁慈,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而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