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0/3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摘要:《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对于指导我们深刻分析和认识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信息化战争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有着惊人的相似。
《孙子兵法》是基于冷兵器时代初期的战争实践而产生的,问世2500多年来,一直被尊为“兵学圣典”,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战争的样式和手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战争的规律和实质并无太大变化,《孙子兵法》对于我们深刻分析和认识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由《孙子兵法》看信息化战争的“慎战”
孙子在首篇《计篇》中开篇明义提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阐述了他安国全军的慎战论。
慎战的基本原则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于利而动”是对怒而兴师的否定,即是否兴师不能以情绪、正义与否来决定,而要以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为根本标准。这样,孙子的慎战思想就可直接引伸为正确认识和慎重处理战争与国家利益之关系。“合于利而动”不是说凡符合国家利益就一定用兵,国家利益就一定要靠战争去争取。
利益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概念,有时人们往往把非利益的东西作为利益来看待,把眼前的非根本的利益当着根本利益,并以此去发动或进行一场与利益没有更多关系的战争。从利益间的矛盾和冲突到武装对抗、爆发战争之间有一个漫长的中间地带,存在着宽广的活动空间和解决利益冲突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利益的追求过程往往存在着利益的共同点。战争从各自利益出发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但从更高的战略层次考察,战争几乎是不必要的,因为双方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利益。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同样意味着巨额的经费开支,战事一起,不禁战火燃烧的国家、人民将承受巨大的灾难,把战火烧到他国的国家也将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的争端决不轻言战事,更不能像某些国家一样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一个“疑似”的借口就纠结一班同伙把武力强加于他国,结果只能是遭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自己也深陷战争的泥沼。
二、由《孙子兵法》看信息化战争中的初战即决战
孙子在《孙子兵法》里说:“兵贵胜,不贵久”“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作战篇))等,这些话都可以理解为对有限战争的强调。
关于节省兵力,孙子主张“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在这类话里,孙武明确指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不可取”,强调战争时间宜短不宜长。
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美军充分吸取了对越战争的教训,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节奏越来越快,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的主要军事行动用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1991年带有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中联军用了42天的空袭和100小时的地面作战就迫使伊拉克撤军,颠覆了传统的地面推进的作战模式;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联军用了43天的主要军事行动就摧毁了伊拉克的近40万人军事力量体系,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要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