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一3%。继发出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感染。随病因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产后出血是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33-02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hage,PPH)是指产妇在胎儿分娩后的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以上的一种疾病。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应分秒必争,应用护理要点来抢救患者生命,使其转危为安,同时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本研究针对产后出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孕妇5897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147例,%.初产妇92例,经产妇55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岁;孕期37W~41W,平均孕期(39±)W;阴道分娩103例,剖宫产44例;产后24h内出血者139例,%,产后24h后出血者8例,%;出血量500-1500ml者82例,%;出血量1500-2500ml者64例,%,出血量I>2500ml者1例,均符合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治疗结果:147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宫缩乏力104例,%;胎盘因素19例,%;软产道损伤2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治愈146例,死亡1例,%。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也是严重影响产妇生殖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产前检查与健康宣教,对高危妊娠者积极治疗,加强监测、监管,必要时果断采取干预措施。尽力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科学接生。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细心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准确收集产妇阴道出血量,出现异常恰当处理。另外,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也有助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降低。发现产后出血后要全力以赴地抢救。护理人员要熟知产后出血的救护措施,熟练各种急救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积极主动配合,为抢救成功赢得机会,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产前护理。要做好孕期保健:定期检查,向孕妇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监测: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孕妇加强管理,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