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25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xnt86 2018/11/1 文件大小:1.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王正庆
【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兴趣,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开展师生互动。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在学****过程中,他们自主学****能力提高,学****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打下基础。如果学****时间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科书、课程标准、教案、幻灯片、音响媒体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2. 教学手段:问题式教学,合作式教学
课题
必修三
课时
1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方法设计
新课导入
新授: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示图血细胞和草履虫,多媒体显示问题:
讨论1: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细胞?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讨论3:哪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
总结: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多媒体显示:
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人体内的细胞。
多媒体显示: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 fluid)。
讨论1:细胞内液指什么?
讨论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我们观看下面一段动画,阅读教材P3,思考并讨论:
(多媒体显示)
讨论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