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佳鑫诺专接本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
总说明
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其编写依据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概述、混凝土的材料、普通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计算(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变形与裂缝(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混凝土。
“极限状态设计法”一章,需要另外补充。
第一轮各章的知识点与重点
第1章概述
本章没有太多内容
☆知识点
?
。
第2章钢筋混凝土的材料
☆知识点
本章讲述了混凝土、钢筋、以及二者的粘结
重点是一些概念
立方体抗压强度
棱柱体抗压强度
以上两者的关系
-应变曲线(2007年考试题)
、变形模量、切线模量
、读懂混凝土的徐变图;影响徐变的因素、徐变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预应力一章有“由于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损失”,和这里的内容相关)
冷拉与冷拔
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塑性的衡量指标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粘结力的组成
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
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知识点
本章的重点为计算,但是有一些原理性质的内容,必须记住。
有些构造要求,也要知道。
(注意分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说明)
,混凝土保护层作用
第一阶段为混凝土开裂前阶段。
刚开始加载时,弹性工作,混凝土应力分布为三角形。
弯矩再增大,受拉区混凝土应力图形变弯曲。
本阶段以混凝土即将开裂结束。
第二阶段为混凝土开裂至受拉钢筋屈服。
混凝土一开裂,混凝土应力突然增大,梁的挠度也会突然增大。
中和轴上移。
受压区混凝土塑性特征明显。
受拉钢筋屈服为本阶段的结束。
第三阶段为受拉钢筋屈服至截面破坏。
受拉钢筋屈服,梁的挠度也会突然增大。
中和轴上移。
受压区混凝土塑性特征更为明显,最终,受压边缘纤维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宣告构件破坏。
在本阶段,钢筋应力保持不变。
第三阶段末用于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二阶段末用于变形与裂缝验算
第一阶段末用于抗裂验算
、适筋梁、少筋梁
虽然,“配筋率高于最小配筋率、低于最大配筋率为适筋梁”从逻辑上没有错,但在实际规定上,GB50010规定应有,这相当于,与配筋率的定义式不一致。
,为什么要等效?如何等效?
?双筋梁是否经济?
?
?,第二种T形截面?
注意:设计和复核二者相比,由于已知条件不同,所以判断条件自然随之不同。
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知识点
同“正截面”一章一样,本章的重点仍为计算。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原理性质的内容,必须记住。
有些构造要求,也要知道。
?如何保证?
,再考虑弯起钢筋(角筋不能弯起)
(中和轴附近,按照材料力学剪应力最大,正应力为零,主拉应力与轴线呈45°,主拉应力导致拉应变超过极限拉应变,产生了腹剪斜裂缝。形状呈枣核状。腹部、剪应力)
弯剪斜裂缝(是由竖向裂缝引伸出来的。先出现在正应力大的截面下边缘位置,然后向
上延伸变弯。弯矩、剪力)
,各种破坏形态的承载力比较
,故给出两个限制条件以防止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
?
(1)弯起点应在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以外≥
(2)支座处钢筋的锚固
(3)纵筋截断时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满足在强度充分利用点之外不小于某距离和理论切断点之外不小于某距离)
(4)对箍筋的最大间距进行规定,以使得斜裂缝都能与箍筋相交
第5章受压构件
☆知识点
同“正截面”一章一样,本章的重点仍为计算。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原理性质的内容,相对较少,必须记住。
、最大配筋率
,矩形不得少于4根,圆形不应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