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读后感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
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
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次选择读《大学》我认为是很正确的,读“初学入德之
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学” ,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
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 后,我才知道凡有志于学, 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
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 。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
的一步。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但后来被抽出,与《论语》 、《孟子》、《中庸》
相配合。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正式成为四书之一。 《大学》的主要内
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条七证” , 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 ,革新的意
思)民,止于至善。八条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
领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
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
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 让我想起了小丑, 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 还是流
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
事精详, 然后达到至善之境。 就拿我们的大学生活举例, 真正踏踏实实学习的人
又有多少,那些因为社团、学生会、兼职的事逃课、不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意志
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
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有一本书中说: “青春是一
场无知的奔忙, 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 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 灼烧我那腐烂
的梦想。”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啊,
我们要对学习的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 进一步确定学习目的, 学习怎么做人, 做
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
末始终的先后次序, 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 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不顾虑的是什么, 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
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 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目
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
有。《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
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对美剧、 动漫持续不断地更新
跟着看,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 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
呢。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
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天下, 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
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