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九年级下册知识结构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18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下册知识结构提纲.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18/11/2 文件大小:1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下册知识结构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要
安陆市府城德安初中叶德安编辑
1、俄国十月革命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①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为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形势。
②一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形势
③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与成熟
④列宁主义的诞生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地点:首都彼得格勒
领导者:布尔什维克
革命主力:工人和士兵
方式:武装起义
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

路线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口号

目的: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时间:1917年11月6日夜
领导者:列宁
革命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
结果:11月7日,冬宫被攻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
一个会议的召开: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一个政府的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③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目的: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武装干涉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
工业:把大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内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
背景: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
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商业:取消食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内容: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


作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
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时间:1922年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背景:十月革命后,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共和国
原则:自愿、平等
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
3、苏联成立
领导人:斯大林
时间: 1924年
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两个五的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7年,农业集体化方针(农业集体化运动)
方式
1928-1933一五计划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
1933-1937二五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
名称: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1936年新宪法颁布,宣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斯大林模式形成。
形成标志
经济方面: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政治方面: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特点
①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②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体制
经济上

弊端
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
政治上
背景: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
评价:在一定历史时期曾起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弊端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时间:-6月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操纵国:英法美
主题: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构建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的召开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不许设防
④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和约》
对奥和约、对保和约、对匈和约、对土和约
时间:1921-1922
地点:华盛顿
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操纵国:英、美、日
目的:协调列强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