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敏捷软件开发的风险研究与应用.pdf

格式:pdf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敏捷软件开发的风险研究与应用.pdf

上传人:cxmckate1 2015/9/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敏捷软件开发的风险研究与应用.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些著名的公司如Google、Microsoft和Yahoo,还有众多的中小公司都已经采用敏捷软
件开发,并积累了较长时间的经验。在中国,许多开发团队这几年也在逐渐接受并应
用这种开发模式。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被业界普遍接受并流行起来可能需要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从
Scrum、极限编程(XP)的诞生以及被应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精益(Lean)
软件开发模式也有已近1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些敏捷开发方法学正在取得良好的发
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敏捷相关的咨询公司和机构快速发展。比如敏捷开发发起人之一的Ken
Schwaber创办了Scrum咨询公司——Scrum联盟。Scrum联盟除了组织会议和提供关于
Scrum的咨询服务外,还开创了Scrum认证系统,用于对Scrum人员进行系列认证,包
括Scrum专家、产品所有者、Scrum行业者、Scrum教练和Scrum培训师这五种类型的证
书。这些证书已经获得软件行业的广泛接受。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培训和认证过程
中获得提高并为公司带来效益。
第二:成立了敏捷联盟。敏捷联盟是由对敏捷开发感兴趣的个人和公司组成的联
盟。该组织的主要活动包括出版刊物、组织讨论小组、组织会议等。组织会议中一个
比较重要的会议是一年一度的敏捷会议,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从事敏捷开发的研究人
员、项目经理、开发者、公司和顾问团,在会议上提交的许多文章都被收录发表在IEEE
相关刊物上。
第三:各种类型、规模的公司逐渐开始关注敏捷开发。科技巨头如Google、Yahoo、
IBM和Microsoft使用敏捷开发已经很多年;很多中小型软件公司以其灵活创新的特
点,也把开发团队转型到敏捷开发模式下。根据Forrester公司、Dr. Dobb’s Journal
和Method sand Tools针对2005到2008年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和欧盟,对敏
捷的认识和采用率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用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
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这一数据,可以发现敏捷方法已经过了创新和初期采
用阶段,目前已进入早期多数阶段。很显然,敏捷方法将在早期多数阶段加速采用率
的增长势头,并被更广泛的企业所接受。
第四:许多敏捷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被推出。其中比较流行的商业软件有Scrum
Works、Version One、Rally等;其他还有很多种类似的工具,比如Extreme Planner、
Target Process、Scrum For Team System、JIRA等;在开源工具方面,比较流行的
有XPlanner、XPWeb、Trac等。
在中国,敏捷开发方法学在近几年才被采纳,只有很少的一些有关组织和公司采
用敏捷开发,而且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外资跨国企业如IBM、SUN,以及一些软件外包
公司。同时也有一些比较前沿的国内公司如腾讯等率先推广了敏捷开发。可以说中国
的敏捷开发采用率仍然停留在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的初期试用阶段。尽管如此,中国的
软件工业中存在着敏捷方法迅速发展的契机。
3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首先,在中国,大规模的软件公司为数不多,大多数开发团队规模较小,人数不
超过200,小规模团队更有利于敏捷方法的实施、风险更少;另外,中国的小规模团
队大多采用手工作坊的工作方式,没有成型的模式,转型为敏捷开发模式失去的很少,
但能获得很多。
其次,正在发生的本次经济危机让许多公司重新评估自己的日常支出和运营效
率。许多大规模裁员和人事冻结让这些公司感觉到资源的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提高
现有资源效率将对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长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
在过去几年基础设施和硬件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并未同步跟
上。这些管理和服务项目将促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投入更大的力
量。再加上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大规模投入,未来的几年,中国的软件市场将
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得更为迅猛,以满足中国自身的需要和面对世界各国加剧的商
业竞争和挑战。敏捷开发会为中国的软件服务和产品带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为敏
捷开发模式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第三,中国文化中存在许多适合敏捷开发的元素。《敏捷宣言》的第一条便把人
的协作放在过程和工具的前面。中国文化的人和精神符合敏捷重视人多于过程的思
想。敏捷开发对传统的西方式由上至下多层次管理提出了挑战。现在,很多人都在关
心和讨论管理层需要如何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敏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