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画山绣水片段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画山绣水片段赏析.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1/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画山绣水片段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画山绣水》写景赏析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
找出这两段中(四五两段),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水面平得像玻璃,把水面比作玻璃,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以及水的清澈,整个营造了一种像中国水墨画的幽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画”字写出了漓江上的风景看着像一幅风景画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与景已经融为一体。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沉静在其中,恍恍惚惚、如醉如梦,完全陶醉了。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前一段作者营造的恬静的、晕糊糊的意境,就在鱼鹰出现的时候,被瞬间打破了。“搅”字写出了鱼鹰的出现的突如其来与它的顽皮,带给人的一种喜悦与惊奇。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一系列动词的连用,生动再现了鱼鹰捕鱼的全过程,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且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用笔特别的凝练,每个字都是加以斟酌,“抖”字写出了鱼鹰由迟钝悠闲的状态一转而成异常机灵,前后的神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扑”字写出了鱼鹰跳进水里捕鱼的速度之快,“搅”字则呼应前文的想象中所营造的静态漓江水***,就在那鱼鹰捕鱼的那一瞬间,一个恬静的梦境被打破了,随之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富有动态美感的鱼鹰捕鱼图。“浮”“咬”“吞”,一气呵成、文势自然流畅,写出了鱼鹰捕鱼身姿的矫健与反应的灵敏。字字句句都是经过锤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让读者能从中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你们能不能给这两图一动一静的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漓江水色如画图鱼鹰捕鱼如歌图
这两幅动人的图景都是作者真实游历桂林山水的场景再现吗?
第一幅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第二幅是作者的真实所见。这又是一虚一实,虚实相生啊!
我们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确实巧施艺术技巧,在艺术技巧与自然情感间自由切换。高水平的散文也莫过如此,在润物细无声之间,将艺术技巧演绎得出神入化,情感的流露又是无声胜有声!
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下,这两段文字中,所蕴含的美。1、用字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的使用、动词的连用2、手法之美:比喻、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画面之美:漓江水***、鱼鹰捕鱼图4、情感之美:喜欢赞美3、衔接之美:前后呼应
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按照一定的描写方式,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演进性地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首先,动词连用常用来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比如《山中避雨》一文中:“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这里连用四个动词“付”“还”“辞别”“坐”,一气呵成,字字准确贴切,“付”“还”显得轻松,“辞别”显得恋恋不舍,“坐”表明找到车子的顺利。因为他们刚刚听过一场轻松的音乐演出,这四个动词的连用便把他们当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