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孝心》读后感&演讲稿
——让我们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很少静静地坐下来,翻阅我书橱里的非专业书籍,我更没有认真地去写一篇读后感。
但上个月的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使我想起了“母亲”这个主题。从书橱抽出《孝心》这本书,翻开一张张书页,平静地阅读着。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孝心—献给母亲的爱》读完了。
这本书是作者郑宪法釆访上百个家庭,对部分家庭还做了多次跟踪采访后编著而成的。书中所写的孝子(女)照顾老人的事例,朴实感人,催人泪下。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无怨无悔,不弃不离;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叫做“母爱”!
但是很多人却经常忽略这种爱。很多人都知道情人节送玫瑰花给自己的恋人,又有多少人在母亲节那一天送一束康乃馨给自己的母亲呢?
我在一所高职院校工作,我做过调查,这里的孩子90%以上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很好。按理说,这些孩子更应该感恩自己的父母。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太多的感恩之心。他们中很少有人记着自己父母的生日,很少有人了解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甚至有人连自己的父母多大岁数都不是很确定。而且,有些孩子埋怨自己的父母,“如果不是他们没钱,按我的高考分数,完全是可以读一所本科院校的”。
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在国外,没钱交学费,完全可以自己打工挣学费,等学费挣够了,再来读书。而在国内,如果父母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会感到万分愧疚。
在开学接待新生的时候,我碰到过这样的一位家长,背着一个大蛇皮袋,穿着一双旧解放鞋,早早的来到报名的地方,但总是站在一旁观望,等到人很少的时候,惴惴不安的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们身上总共只有264块钱了,学校能不能通融通融。”说完便很愧疚的低下头,像做错事的孩子。这样的一个父亲,这样的一个男人,是什么让他愧疚成这样,让他觉得连抬起头正眼看老师的勇气都没有,他做错什么事了吗?
孩子们,我告诉你,父母不欠你们什么,你们自己有手有脚,你们是成年人乐,完全可以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不少孩子连最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苏州的小姑娘跟自己的母亲吵架。妈妈告诉孩子,你都上高中了,妈妈下岗,妈妈给人家打工,一个月才800快钱。你考试考这么少的成绩,妈妈多难过啊。女儿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马虎了嘛。“孩子,妈妈马虎了,人家一分钱都不会给咱!”。女儿把门一摔,就离家出走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啦。就这样轻轻一摔,就可以放弃。妈妈发动家里所有的人去找,找不到这孩子。晚上八九点钟,小姑娘一个人走在街头,走在江边,她又冷又饿,流着泪,恨着自己的妈妈。
走到一个大排档那里,看到人家吃东西,眼泪汪汪的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了一碗面条,孩子啊,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把这个吃了,是不是饿了?赶快吃了回家吧!小姑娘接过面条,狼吞虎咽的把面吃了,忽然扑通一声给老板跪下了。老板啊,你是我的恩人啊,我要感谢你,你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听过以后,“孩子,就凭你这一句话,这碗面我都不该给你吃啊。我们两素不相识,你连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给了你一碗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