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doc

格式:doc   大小:1,39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8/11/4 文件大小:1.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
区域
危险源
事故类型
风险等级
溢流染色机
螺丝松动,部分零部件功能失效
机械伤害
四级
机械传动系统未定期润滑,轴承、皮带、链条、齿轮磨损严重
机械伤害
三级
电气接线不规范,电机工作异常,设备未按要求接地
火灾、触电
二级
蒸汽管路出现渗漏,外露部分保温层破损
灼烫
二级
机台未清理干净,存在杂物
其他伤害
四级
酸、碱、各种助剂等化学品因操作不当或缺少个体防护而与人体直接接触
灼烫、其他伤害
二级
安全防护措施
定期对设备各零部件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无螺丝松动及零部件功能缺失现象。
定期对设备传动系统进行润滑保养,确保轴承、皮带等部位无严重磨损。
定期对接地、电线进行检查;选用选用质量合格电线,进行穿管保护。
定期对蒸汽阀门、蒸汽管路及其保温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员工应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现场需配备急救药品。
及时清理机台,确保机台干净无杂物。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火灾事故时,停止相关作业,切断电源,关闭管道阀门,使用周围灭火器、消防栓进行灭火;利用灭火器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扑救时应对准火焰根部;对火灾现场周边的可燃物料进行转移,防止火势扩大;并利用室内外消火栓、喷淋装置,进行火灾扑救;火情较大时,拨打119,并与着火区域保持安全距离。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停止相关作业,切断电源,关闭管道阀门,将受伤人员与机械设备分离,当人员肢体卡在机械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使用设备工具拆除设备部件;将受伤人员人员与机械分离,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场所,实施急救。
发现有人员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如果开关较远,可用绝缘钳子或木柄斧子断开电源线,防止事故恶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布带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拔离,将触电人员与电源分离,转移触电人员至安全场所。。
若伤员受到上述伤害后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伤情严重的应拨打120。
公司应急联系电话:安全科******** 急救电话:火警119、医疗120
责任部室:漂染车间责任人: 联系电话:
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
区域
危险源
事故类型
风险等级
污水处理设施
安全防护栏破损或缺失
淹溺、其他伤害
四级
安全梯缺损、不牢固
高处坠落
三级
检维修时未对氧含量、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等进行检测
中毒和窒息
二级
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牢固可靠的防护栏,并定期对防护栏的安全防护性进行检查、维护。
检维修前检查安全梯的牢固可靠性,并定期对其维护、保养。
检维修作业时设置监护人,对作业情况进行全程监护和提醒,选择合适地点站位,加强作业间的配合,系好安全带。
设置有气体检测仪,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作业前30分钟内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定期对气体检测仪进行测试,并实施双检测仪对照检测。
检维修作业时,作业人员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高处坠落时,应及时进行止血,且避免因搬运伤员方式不正确导致的二次伤害。
现场准备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人中毒或窒息昏迷后,必须穿戴好正压式呼吸器及面罩等方可下去救援,发生坍塌掩埋人员时,救援人员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将伤员与救援用安全带、安全绳连接后,救出伤员。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时,应立即将伤员移至空旷地带,解开领口、腰带。
若伤员受到上述伤害后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伤情严重的应拨打120。
公司应急联系电话:安全科******** 急救电话:火警119、医疗120
责任部室:漂染车间责任人: 联系电话:
风险点安全警示告知牌
区域
危险源
事故类型
风险等级
车间
安全通道不通畅、被其他物品占用
火灾
二级
安全出口关闭,未保持打开状态
火灾
二级
应急指示灯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转
火灾
三级
防雷设施失效
雷击
四级
消防栓、灭火器压力不正常、距离不符合要求、灭火器有缺失、过期等现象
火灾
二级
安全防护措施
每天检查安全通道,发现被占用需及时清理;加强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制定火灾专项应急方案,每年至少一次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配备应急物资、药品,以便临时救治"。
每班检查安全出口,始终保持开启畅通状态;加强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制定火灾专项应急方案,每年至少一次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配备应急物资、药品,以便临时救治"。
每天对应急照明灯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加强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制定火灾专项应急方案,每年至少一次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配备应急物资、药品,以便临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