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01修昔底德.docx

格式:docx   大小:8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1修昔底德.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4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1修昔底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art I Realism本编导读现实主义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浑厚有力。从 17 到 19 世纪这个漫长的时期, 它有时只是静静的流淌, 但始终是川流不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条河流上出现了英国的爱德华〃卡尔( E. H. Carr)这样的浪花,经过他的推动,现实主义到四、五十年代终成巨流,滚滚而来,直到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它对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对 20 世纪后半期美国等大国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在三大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中最为突出。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最初源头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及其不朽名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在这本史学巨著中,修昔底德通过对这场他亲身参与的战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国家间权势争夺中的诸多问题,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安全、权力平衡、利益与道德、国际正义等,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并由此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源头。 正如政治思想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 修昔底德自觉地探索了战争及战争中各个问题的普遍政治意义, 他不仅强调国家安全和帝国主义政策的权势和利益根源, 而且关注弱小国家的命运亦即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和正义问题, 从而为后世的现实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国际关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5近代现实主义传统的鼻祖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长期生活在近代意大利一切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中心佛罗伦萨( Florence),对意大利城邦国家间权势斗争的实质观若洞火。在《君主论》( The Prince)一书中,他提出权势冲突是政治的根本特征,君王采取一切必须和可能的措施去建立并扩大权势并无不妥, 世人不能用个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国家间政治活动。 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将政治与宗教、 政治与道德进行分离的政治思想家, 这一思想方法成为后世大多数现实主义者的基本立场。比马基雅维里稍晚,法国的让・博丹和意大利庇蒙特( Piedmont)的乔万尼・伯泰罗( Giovanni Botero)两位政治思想家分别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国家主权学说和国家利益论。 博丹说, 国家必须拥有主权, 即对内对外的绝对的、 永久的和至高无上法律权威。按照主权学说的推论,国家内政外交不受外部干涉,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唯一主体,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安全取决于权势自助。 伯泰罗在反驳马基雅维里非道德政治原则的同时, 提出了国家利益论, 指出所有国家的统治者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决定对内对外政策, 国家的生存和强大, 不仅在于富国强兵,而且在于国际关系中的权势折冲,如推行均势,实施联盟外交, 购买土地甚至占领战略要地。 与马基雅维里和博丹相同的是, 伯泰罗也是依据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这一前提来考察政治活动的, 所不同的是, 他比较关注政治中的道德因素, 从而继承了修昔底德的道德现实主义传统。 从他这里,18 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大卫・休谟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关系的非理性,强调了审慎( Prudence)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整个近代时期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者当推 17 世纪英国伟大的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他不仅继承了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里的传统,而且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其理论体系之完整和思想逻辑之严密, 在20 世纪以前的现实主义者中绝无仅有。霍布斯认为,人与人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缺乏公共权威,人人自危,每个人从他的心理所感觉出来的现实状况出发, 首先是趋利避害寻求自保, 然后是争夺权势。他进而指出,自然状态亦存在于国与国的关系,主权国家是国际层次上的人,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必然的, 不存在公共权力, 不存在法律, 不存在道德规范, 争夺权势是国际关系的逻辑; 国家间绝对的和普遍的权势争夺, 导致各国以非道德态度对待国际关系, 并主要诉诸于均势政策来进行外交折冲。 因此, 经过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核心观念基本形成,那就是:在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权势争夺是必然的, 自助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均势及其基础上的联盟政策等是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基石。从 17 到 19 世纪,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 自助式的国家安全、非道德态度和均势,均见诸于各国君主和政治家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如 17 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18 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 Frederick the Great, 1712-1786)、19 世纪的英国大外交家卡斯尔雷( Robert S. Castlereagh)和坎宁( e Canning)、奥地利政治家梅特涅( Clement Metternich)和德国宰相俾斯麦( Otto vonBismark)等。其次,一些理论家从其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