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草原上》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原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1/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原上》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草原上》教学设计
执教:中和小学董晴晴
课题:《草原上》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单元
设计思路:
1、“声——景——情”统一,突出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运用“声——景——情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价值有机地融于教学的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突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特色。
2、准确选择音乐元素开展活动,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有效运用音乐要素,突出音乐性。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3 5 6”听辨游戏;改变音乐要素(速度与节拍)的演唱活动“草原的一天”;音乐聆听情境中的呼吸训练;“声、景、情”结合的歌词朗诵与声音指导活动活动。通过有效的使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3、分层体现“唱会、会唱、唱好”,突出唱歌课特点。
本课设计,分层次解决了“唱会、会唱、唱好”的唱歌课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贯穿着“善于用声、巧于塑景、精于传情”的思路,把气息训练融于主题弥漫之中,在歌词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形象,改变音乐要素,对比不同演唱方法带来的形象化变化,巩固学习目标理解,都充分考虑了本节课属于唱歌课的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2、听辨“3 5 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3、改变《草原上》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草原情境,对比理解音乐形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3、表演《草原的一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钢琴、PPT课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学法:景——声——情
2、内容:出示图片,播放音乐背景(主题),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风情。
3、步骤: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咱们出发吧!
(旁白)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们来到了草原上。清晨的大草原,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天空碧蓝如洗,大地绿草青青。那蜿蜒流动的小溪像一条美丽的银项链。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生机勃勃、幸福祥和的草原生活画卷!
(2)学生聆听
4、学习要求:
安静地观看与聆听,感受内蒙古风情。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欣赏音画PPT(早晨的草原)配旁白,创设情境,确定整节课“辽阔、幸福”的
教学基调与色彩。
2、播放《草原上》伴奏音乐作背景,起到主题弥漫的效果。
二、游戏活动:听辩“3 5 6”,体验情感。
1、学法:情——声——景
2、内容:听辨游戏:“3 5 6”
3、步骤:
(1)出示“3 5 6”,认识唱名(柯尔文手势辅助)
师:看,草原上有三朵可爱的小花想和我们做朋友呢!
(2)手势唱名辅助逐个唱准“3 5 6”
(3)游戏(听辨并唱好“3 5 6”“6 3 5”“6 5 3”“5 3 6”等组合)
师:请三位同学上来扮演小花和我们做游戏。
4、学习要求: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音准及发声位置、状态,并随机地创设情境。
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