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不供女儿上学的父母.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供女儿上学的父母.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5/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供女儿上学的父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供女儿上学的父母
刘国燕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一名初三毕业生,今年中考考了667分,超过州、县两级重点高中公费线30分以上,学费每年也仅需一千多元,其家长却称“书读多了没得用”,“姑娘早晚是人家的,去养活人家的人,搞得再好大人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据此拒绝供其上学。开学时,刘国燕未如期去给她发了录取通知书的巴东一中报到而引起校方注意,获知具体情况后,校长宋发刚安排教师前去探望,接她到学校报到,免去其全部学费并提供每月五百元生活费。
上述报道的开头是匪夷所思的,结局却是圆满的。记者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刘的父母的不当言辞、新修的二层楼房与刘国燕的考试成绩、学费,结论无非想表明:刘国燕家里“不缺钱”,怪就怪其父母重男轻女。就其父母的那些言词看,确实与时代格格不入,对之进行严厉批评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剔除这些突出因素,农村的“非贫困式辍学”现象还会像这样引起那么多人关注吗?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农村教育行动计划项目组(REAP)在2009年和2010年期间,对西部贫困地区四十六所学校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初中阶段一届学生的辍学率高达25%以上。按2009年农村初中学生两千万名、国家级贫困县学生数占全国学生总数七分之一来计算,则每年贫困地区都有七十万名左右的初中生辍学。一位中学教师也曾无奈地投书《人民日报》,慨叹“读书无用论”正在一些农村中学肆虐开来,并指出许多学生辍学并不是因为贫困。与刘国燕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学****成绩可能不像她这样突出。
与过去因贫辍学不同的是,时下许多辍学的农村中学生家里并非贫困得连供学都成问题,绝大部分辍学生第一时间选择外出打工,看不出一丝遗憾地踏上了工作岗位。在“人口红利”逐渐消耗殆尽的今天,“劳工荒”早就从沿海蔓延至内地,没有文凭的劳动力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虽然这样过早就业不可能实现高收入,但在许多农村家长眼里,相较于那些辛辛苦苦奔进大学校门、毕业后未必能尽快找到好工作的同龄人而言,这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对许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