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

格式:ppt   大小:1,881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1/7 文件大小: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想一想
地球
月球
假如你是一个医生,你有能力去给地球和月球去量体温,那么哪一个体温波动比较小呢?
白天
晚上
月球
127℃
-183℃
地球
°C
(最高)
-°C
(最低)
时间
对象
体温测量结果: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第三节大气环境(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
回顾: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有哪些?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温故知新
辐射能力
波长(微米)

深入探究
地面
大气上界



紫外线
红外线
占太阳辐射总量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占太阳辐射总量的47%。其中,紫外线大部分没有到达地面,红外线一部分未到达地面,大部分可见光到达了地面。
1、吸收作用
地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
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2、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杂质颗粒
(无选择性)
一般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杂质颗粒越多越大,反射作用也越强。
影响因素;①云层的厚度及数量
②杂质颗粒大小
3、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一般来说,波长较短较易被散射;空气质点越大,其散射能力越强。
蓝光最易被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结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颗粒较大尘埃雾粒、小水滴
所有波段
无选择性,各波段同样被散射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阅读“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
3、什么是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4、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因素是?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