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佛教知恩、感恩、报恩的信念传承
北京朝阳区观音禅寺---佛子门森---
孰不知何因得此身,孰不知为何来此人间?也许是乘愿而来,也
许是随业洪流而至,总之无缘不聚。
俗语说“不是旧识不相逢,相逢总是有缘人”。在我们的生生世世中,不知多少次的相守楞严,共会法华。还是多少世的爱恨情仇,即使业力如影随形,蒙佛加被,我们依然有幸得此可贵人身。虽然时空更替,容颜变换,但大家的信念不变,慈悲依旧,故法缘又让我们再次借用此身,同发菩提愿,共修菩提心,偕行菩提道。我(门森)真是法喜充满,心中踊跃着作为佛子难有的荣耀,意念中印定着荷负家业、续佛慧命的信念和决心。在此我祈愿破无明而复本性,弘道法以利群生;祈愿生生世世,不失传承,与诸位同道一起,以报父母恩、报国恩、报众生恩、报师恩的四恩情怀,总报佛陀的深恩厚德!
茫茫黑暗,有灯为明。感恩佛陀,为我们开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开显了四圣六凡的十法界;宣演真俗二谛,阐述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示以光明。倘若无此,我们尚不知要在苦海业流中浸泡沉沦至何等年月,在阴风苦雨中挣扎着以至哪朝?因逢佛法,明了生死,我们在不同的境遇前可以淡然地说:“生有何欢?死又何惧?”去留皆是如意;看过了花开花落,我们均能坦然选择傲岸的丈夫,宠辱不受其惊。正所谓“梦有六趣难为动,觉后情执怜众生”,此之所以感恩佛陀给了我们法身慧命啊!
世出世间,孝为根本。在此一并感恩我们的父母,拜父母所赐而成此色身。虽谓臭皮囊,但亦属难得。从呱呱坠地,直至长大为人,耗尽父母多少心血,倾尽父母多少柔肠。圆圆的面孔,无意中平添几许沟壑;缕缕青丝,弹指间爬上了诸多霜雪。为人子若不思孝养,一味满填欲壑,实是难以启齿,羞愧难当。百善孝为先!纵观华夏流传的二十四孝史,贤风德水泽被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人间无处无时不在享乐天伦。可是而今总是会有许多老人无人奉养,难道是有人不会老吗? 敢问天下又有谁愿自己孤寡终老呢? 故贤人告诫:“孝顺奉生孝顺子,逆儿还许忤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许有人会说:出家人也是厚恩未报,父母身心未见奉养,天年不及怡悦,即辞亲出家,披上缁衣。虽释家之孝,非一般小孝,但世人不易知晓,因举动有违父母庭训,难免伤其本心,不孝亦在其中。况且,除了一般的生养之苦,吾等父母还要忍痛割爱,面对晚景凄凉,承受着难以忍受之痛。
世世沦于五浊,恒常飘泊六趣,从苦入苦,苦之大矣!每逢懈怠徘徊心头,妄念杂陈心间,静心独坐,即心中战栗,愧汗交加。如若再偷生苟活,不勤修功德从而饶益生生世世之父母,使其免堕苦轮,不思报恩,将不孝至极矣,更何敢妄受为宝!每当一次次回味佛教经典如《地藏菩萨本愿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等诸经典籍所讲述之善男子、善女人敬戴父母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感人故事时,都会感动肺腑、由衷赞叹,更加坚定了佛教的信念和传承,并想与大众一起呼吁、推动、发扬孝贤文化来感报现在、未来乃至生生世世之历劫父母吧!
中土难生,佛世难逢,但我们却有幸生于佛教大兴的中国。回望中国的佛教历史,多少名山古刹,多少高僧大德弘法事迹的留志中,多属太平时期,仰赖于国家的护持和弘扬。如果没有国泰民安,怎能弘扬圣教?国如不安,生存尚属困难,又何谈安身立命?故印光大师说“身安而后道隆”。时当太平盛世,人民生存赖以维系的衣、食、住、行,皆受有丰富的资源享有。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