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倪志波—让学生走“近”对联让对联重“回”生活.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倪志波—让学生走“近”对联让对联重“回”生活.doc

上传人:ipod0b 2018/11/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倪志波—让学生走“近”对联让对联重“回”生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学生走“近”对联让对联重“回”生活
雅安市雨城区上坝小学倪志波
摘要:对联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传统教育中最高成就的体现,现在离我们的生活日渐远去。毕竟对联的这种形式学生现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模式,还要做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仅要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还要融入课堂,扎实基础;课外延伸,搜集对联,让学生走“近”对联,让对联重“回”生活。
关键词: 对联探索流程融入课堂课外延伸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对联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传统教育中最高成就的体现,现在离我们的生活日渐远去。作为教育者,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民族精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毕竟对联的这种形式学生现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模式,还要做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思想”。
一、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边尝试边研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在对联教学中零打散敲,只注重简单记忆的现状,逐渐悟出了对联教学的五字流程:“读-赏-想-补-创”:
,感受音韵
学生学****对联,要求先能够正确、流利、大声的朗诵它,这是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的第一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联亦如此,当学生把对联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还能在诵读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对联的特点,如对联是从左读到右的还是从右读到左的,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之外还有横批,对联的两句句子要字数相等,配好成对的,对联的上下句的词语要对仗工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好的对联都有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之美。
,加深理解
在阅读对联的基础上,学生对对联的感性理解加深了,也更能体会到那些千古流传的对联的佳妙之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对联中的精彩之处进行逐字的品评,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精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判断什么是对联,写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在对比中简单判断对联的优劣,并能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字句的合适程度。
,表现共鸣
在对联的朗读中,对作者的写作灵感有了一定的感悟,阅读者得到一种心灵的启发;与作者的灵魂产生了碰撞,有了智慧的火花,便想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者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可以改编成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述出来,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对联的意境美,也可以填上适当的节奏更突出韵律美,这样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能使对联的内容更为丰富。
,实现突破
在现有的对联中去掉一两个比较重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有利于琢磨锤炼语言,在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之后,再与原来的对联进行对比,或许学生的思维能出现创新性的突破,能超过古人也说不定。但是,即使学生填写的字非常幼稚,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把思维的火花扼杀在萌芽之中。填补关键的字词,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而且这种做法也会降低学生对对子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