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分享成长
八年期青年教师:袁婷
八年前的秋天,带着青春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我来到了实验中学——这块年青人成长的沃土,向着梦想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从身为人师的那一刻起,我的指导老师就这样告诉我:“作为教师,你付出了,不一定会有收获,但当你收获时,证明你一定努力付出了,所以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未来。人的一生只能专心致志的干好一件大事。你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入手,踏踏实实的去面对一切。”如此朴实的话,让我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要成为一名梦想中的老师是何等的艰辛。曾经在静下心来的时候,忍不住这样问自己:“在这几年中,我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带给自己的又是什么呢?”一时竟没有答案;也曾经在开始时想过放弃,但最终明白适合自己干的工作,恐怕惟有教书而已。既然今生注定要当一名教师,也就没有了更多的奢求,只有埋头努力,但是一路走来,这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我认为成长的八年,与几个方面密不可分。
第一,根须深扎在教育教学最前沿,成为放飞自己的舞台。
在听公开课的时候,常常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感叹于他们臻于化境的教学艺术。但随着自己教学的一步步推进才明白光彩照人的背后,是汗水,是心血。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教学的大地上。课堂,是教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名师都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展示,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作为一个青年老师,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回顾自己这八年的教学之路,前几年,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只知道教着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教这本书。这个时候,对教学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怎么样把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的层面上。稍后的一段时间,开始对教学有了些肤浅的思考,师傅也开始追问我:“教学能为学生做些什么?”我开始逐渐反思自己的课堂,究竟我所做的哪些事,是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哪些事情纯粹是在应付。经过解剖,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教学行为,的确是为了应付,而不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成长养料。发现这些,是一件极度痛苦的事情。是继续这样敷衍下去,还是克服困难往下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与思考,我决定面对自己的选择,做好一件事。于是在课堂上,我尽力做到不搞琐碎的提问,不搞枯燥的练习,努
力让孩子在课堂张扬灵动的个性,闪烁创造的火花,激发活跃的思维。始终以“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创造与感悟。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始终在自己的课堂上贯彻着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学习的知识有用、有趣。我认为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一个教师只有把根深扎在课堂的沃土上,教育教学的花朵才会开得艳丽多姿。
第二,不断的读书,让精神世界更加丰盈,成为自己教学的基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要阅读。在工作的这八年中,依托于学校的青年教师读书小组和读书研讨班,我逐渐为自己的教学搭建了精神的平台。
人类已步入了终身学习时代,教师要通过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这部书比起课本对学生的影响要深刻和持久得多。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