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docx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不情愿的道歉
情景表现:
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
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 “你们说说,刚才是怎么回事?”三个人都低着头,涛涛嗫嚅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老师叹了口气,对涛涛说:“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这样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弄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涛涛低着头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晓雨说‘对不起’。”涛涛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晓雨道歉,说‘对不起’!”涛涛停顿了几分钟后,才不情愿地抬起头对晓雨说:“对不起。”晓雨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涛涛说:“以后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听见了吗?”涛涛点点头。“好了,去玩吧!”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是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
我认为教师调解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双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当事的幼儿有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呢?涛涛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无意的,而且认为是晓雨错在先。事实上从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险的,老师也应该禁止过,错误的造成是可预见的,既然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应该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实质,一分为二来处理,换言之,难道谁受伤谁就没错吗?同时,老师还可以就此事件对全班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以此为鉴,以绝后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案例1:上幼儿园的女儿在集体跳长绳时经常举起胳膊跳,老师怕绳子打到她,提醒她:“乐乐,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两次提醒后,孩子还是依然如故。老师又说: “乐乐,把胳膊挨着身边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学那样!”孩子看了看,不高兴地到一边玩去了。类似的集体活动中,如果老师提醒她或者没把她作为榜样,她就退出到一边自己玩去。
案例2:小朋友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乐乐被沙包丢中罚出场时,表现得特别激动,哭着不愿意离场,我们一再要求她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她就很生气地表示不想玩这个游戏了,然后到一边自己看花草去了。
孩子为什么从集体中退缩
1.“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是造成孩子从集体中退缩的主要原因
“自我为中心”是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孩子还没有真正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图。案例1中,老师多次提醒乐乐应该如何做,并且告知这是为了避免被绳子打着,但乐乐始终不领情,最后还是从集体中退出。究其原因是乐乐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理解老师的话语和保护她安全的意图;案例2中,乐乐哭着不愿意被罚出场,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即她没能理解游戏规则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