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史论:驳始皇暴君论
始皇残暴,这是几千年来史家的定论,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陵,焚书,坑儒,这些事件构成了始皇残暴的证据,似乎是铁证,但其实不然。以下我就从这几个“铁证”中来说明始皇并非暴君,而是一个超越其历史背景的伟大君王!
首先是筑长城,大家都知道,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而筑长城的工匠并不全是人民,大部分是带罪之徒,也就是罪犯。秦始皇筑长城是有其必要性的,北方的匈奴常年袭扰河套平原,如果没有长城,匈奴将长驱直下直捣咸阳,这就将验证“亡秦者也”(空格为“胡”字,不知道为什么,打上去了就成“敏感词汇”了.................)这句话。秦始皇当然不希望自己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的秦帝国毁在胡人的铁蹄下,现实不容许他修养生息,而筑长城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帝国,自己的子民,这有错吗?一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而大兴土木的皇帝是暴君吗?当然不是!筑长城的确需要很多劳动力,但这不能成为批评秦始皇滥用民力的借口,一个浩大的工程用的劳动力不可能是很少的,这是常识,筑长城一事我们应该从其目的来评论,而不是从其过程来评论。筑长城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所以筑长城并不能构成始皇残暴的证据,想反,筑长城应该是始皇爱民的证据!
其次是修阿房宫,宫殿在古代不仅仅是皇帝居住的场所,更是体现帝国荣耀的一个标志!秦之阿房宫犹如唐之大明宫,明之紫禁城一样,是一个王朝的标志性建筑,相比后世的大明宫和紫禁城,修建阿房宫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小的,那为什么阿房宫不像大明宫和紫禁城一样受到人们的夸耀,反而受到了史学界一片谩骂呢?原因就在于它的修建时在秦刚刚结束统一战争后不久,也就是说它是在一个帝国需要融合六国民众的时候修建的,我相信秦人不会对这样一个工程感到痛苦,感到痛苦的是那些原六国的臣民,秦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像一根麻绳一样紧紧地困在一起了,他们的民族凝聚力是空前的,而六国的人却不一样,六国的人没有体验过秦律的严酷,没有秦人的凝聚力,更可怕的是六,而是想如何复国!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原六国人眼中的秦国是一个残暴,无知的代名词,他们看秦国什么政策都不顺眼,所以他们恨秦人,想想,如果你恨一个人入骨的话会为他说好话吗?当然不会。客观来讲,阿房宫是一个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人来完成的一个正确的工程,如果阿房宫在秦统一三十年后修建的话,它将像大明宫和紫禁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再次是修秦陵,陵墓是每个帝王必需的建筑,在中国事死如事生的文化影响下,帝陵是不可或缺的建筑,秦陵的豪华程度我们可以从太史公的史记中得到了解,但司马迁怎么知道秦陵的内部结构?修秦陵的人全部被坑杀,没有人知道秦陵的具体位置,也没有人知道其内部结构,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我相信像司马迁这样的历史学家不会胡乱猜测,他肯定是有证据的,但我不否认他一点也不会猜测,他对秦陵地宫的描述肯定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而想象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秦朝残暴,这是个在司马迁之前就已经确立的观点,司马迁在猜测秦陵地宫的时候肯定受到了这个观点的左右,一个残暴的帝国,其皇帝的陵墓那就理所当然的是奢华的,其实我认为,秦陵的奢华程度没有武则天的乾陵大,为什么?首先,秦陵是始皇即位的时候开始修建的,那时秦还没有统一全国,那时不可能去修建一个超级奢华的陵墓,虽然经过以后的历次修改,但是还是不可能太奢华,想想,一个刚刚建立的帝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