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逻辑学--论证.ppt

格式:ppt   大小:1,040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逻辑学--论证.ppt

上传人:tianebandeyazi 2018/11/7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逻辑学--论证.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论证
学****目标
1
论证的有效性
2
论证及其结构
论证的方法
3
一、论证及其结构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因为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实现四化。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就没有生气、没有出路,不开放就不能吸收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句话,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不能迅速发展经济、实现四化的。
认为科学家都是知识分子出身,这种观点显然不对。因为有的科学家不是知识分子出身。譬如,瓦特是科学家,但他是工人出身。
证明
反驳
(一)什么是论证?
论据
(二)论证的结构
论题
论证方式
论点: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它回答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的理由,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证明论点”的问题,论据既可以是某种公认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是某个事实断言。
论证方式:是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方式,它所回答的是“如何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问题。
找论点和论据的方法
找提示词。“因此”、“据此”、“说明”、“认为”、“推测”、“建议”等提示词后面的语句通常是论点,而“因为”、“由于”、“假如”、“理由是”等词后面通常是论据。
分析因果联系。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通常作为原因或现象,而论点是根据论据得出来的观点,通常作为结果或者对现象的总结概括。
调查研究中,“调查”、“统计”、“实验”、“研究”等提示词之后往往是论据。
有些题干会增加一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既不属于论点也不属于论据,对解题无帮助,可以过滤。
【例题】(2012·国家·110)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论据),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论点)。为使上述论证能够成立,必须假设的前提是(  )。
,扬长避短。

,医疗界已经掌握了中西医疗法结合的方法。 ,医学界已经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解析】A项是必须假设的,指出这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可以结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结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能采用的。B项只是重复论据的内容。C、D项只能作为充分条件。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干的论点是:治疗有必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论证的成立,必须增加一个必要条件,逐一分析选项。正确答案A。
【例题】(2012·国家·107)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儿童中耳炎均来自二手烟家庭,研究人员表示,二手烟环境会增加空气中的不健康颗粒,其中包括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质。与居住在无烟环境的孩子相比,居住于二手烟环境的孩子患中耳炎几率更大,因此医学专家表示,父母等家人吸烟,是造成儿童罹患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述(   )。 ,无烟家庭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手烟家庭中儿童中耳炎的治愈率较高。 ,%。 ,只有20%的儿童来自无烟家庭。
【解析】削弱反驳型题目。题干认为,大部分儿童中耳炎患者来自二手烟家庭,因此父母等家人吸烟,是导致儿童患中耳炎的重要原因。D项表明,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儿童本就来自二手烟家庭,因此题干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故选D。
题干
结构分析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儿童中耳炎均来自二手烟家庭。
以调查结果作为事实根据
研究人员表示,二手烟环境会增加空气中的不健康颗粒,其中包括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质。
背景信息
与居住在无烟环境的孩子相比,居住于二手烟环境的孩子患中耳炎几率更大。
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概括
因此医学专家表示,父母等家人吸烟,是造成儿童罹患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得出论点
【例题】(2012·国家·107)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儿童中耳炎均来自二手烟家庭,研究人员表示,二手烟环境会增加空气中的不健康颗粒,其中包括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质。与居住在无烟环境的孩子相比,居住于二手烟环境的孩子患中耳炎几率更大,因此医学专家表示,父母等家人吸烟,是造成儿童罹患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述(   )。
找论点
和论据
【例题】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但是近日研究发现,长期从事生产碳纳米管工作或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有可能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以下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