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IDA特点
好发于婴幼儿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
铁剂治疗有效
铁代谢
体内铁含量
体内铁总量
成年男性50mg/kg
成年女性35mg/kg
新生儿75mg/kg
铁分布
功能铁:血红蛋白( 64% )、肌红蛋白(%)、含铁酶
储存铁:32%,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代谢
铁来源
食物吸收
血红素铁:容易吸收(荤)
非血红素铁:不易吸收(斋)
衰老红细胞铁
几乎全部再利用
铁吸收
部位:十二指肠、空肠上部
特点:受机体铁需求调节,
早产儿每日2mg/kg,婴幼儿日需1mg/kg,各年龄段每天不超15mg。
Fe2+
Fe3+
apoferritin
Ferritin
carrier
Tf
Fe3+
Tf
TfR
食物对铁吸收的影响
有利因素:还原物质如维C、果糖、氨基酸等
不利因素:磷酸、草酸,植物纤维、茶/咖啡,牛乳,抗酸药
铁排泄
随脱落的上皮细胞排出:肠上皮、胆汁、尿、汗
青春期后女性月经
机体无法调节铁的排泄
铁代谢
铁代谢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孕后期3个月获铁最多,
足月儿从母体获铁可供生后4~5个月使用;
早产儿从母体获铁较少,易发生缺铁。
婴幼儿期铁代谢特点:
新生儿期溶血、小婴儿生理性贫血——小婴儿不易缺铁
生长发育快、乳类含铁相对少——6个月~2岁易缺铁
青春期铁代谢特点:
生长发育再度加速
女孩初潮月经紊乱
——易缺铁性贫血
缺铁病因
储铁不足
早产儿、多胎、母孕期缺铁、分娩因素
摄入不足
未及时添加辅食、慢性腹泻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钩虫病、肠息肉、Meckel憩室、牛乳过敏
生长发育快
婴幼儿期、青春期
铁减少期
ID
储铁不足
血清铁蛋白降
Hb未影响
红细胞生成
缺铁期
IDE
血清铁降
Hb合成受影响
未贫血
缺铁性
贫血期
IDA
Hb降低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红细胞FEP升
缺铁对细胞分裂几无影响,细胞数不少,而血红蛋白降,故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发病机制①
发病机制②
影响含铁酶活性(细胞功能紊乱)
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醛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神经介质合成分解
易疲劳,精神神经症状
影响肌红蛋白合成
体力减弱
以6个月到2岁发病多见,3月龄以下发病者少见(早产除外)
起病缓慢
贫血的一般症状
容易疲乏、头晕、耳鸣,皮肤粘膜苍白
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肿大
非造血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
神经症状:烦躁不安、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智力受损
心血管症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力降低、反甲等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