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提高成纱质量的实践与措施
1   市场与质量标准
   市场
      据有关资料预测[1],未来10年,北美、西欧、日本、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年需求的纤维量远大于本国生产的纤维量,供不应求,例如北美,%递增,%递减。另外, kg,我国为7 kg, kg, kg,2003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超过10 kg,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纤维消费量将超过发达国家。以上数据说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纤维制品需求量是很大的。
       纺纱的最终产品是三大类:服装、装饰和产业用品。这三大类都有着较大的变化。资料预测[1],未来10年,我国服装类增长约3%~4%,家居装饰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将增长10%。即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较快,装饰次之,服装更次之。所以,以服装为主的传统观念要更新,应兼顾其他。
      纺织企业将围绕上述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展开激烈的竞争,企业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工作:
      (1)投用户所好。积极研究用户企业对于纱线质量的要求,并将这种要求作为纺纱生产目标,这种有目的性的生产,必然是适销对路产品。
      (2)创建品牌。品牌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层次、高售后服务质量等四高的标志,是对市场的承诺,不能全*价格战、广告战,要*品牌,*信誉。
      (3)快速反应。纺织品市场的特点就是品种繁多,千变万化,能适应这种变化的万能纱、线是没有的,纺纱厂必须有适纺性、灵活性强的设备,有必要的成熟工艺的储备,有灵活机动的调配能力,面对多变品种能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交货,以争得市场。
   质量标准
      现有两个质量标准:一是瑞士乌斯特(Uster)质量统计值,公报列出了不同纺纱号数对应的各种质量参数,渐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标准,人们已,现执行的是2001年乌斯特统计值公报;二是实物质量标准,以布面疵点作为判断依据。有的时候达到乌斯特公报5%~25%水平的棉纱,其实物质量却不很好,用户厂有意见,所以,用户厂愿采用更实际的实物质量标准,即用户标准。
2   用户对棉纱质量的要求
   针织用纱要求
      (1)组织松弛,原纱暴露面积大,棉结、杂质易外露,“大肚纱”妨碍纱线顺利通过针眼,轻则断头,降低织机效率,重则产生破洞,形成次布,棉结杂质会产生染斑、白星,故要求原纱的纱疵少。
      (2)因原纱暴露面积大,要求原纱的条干均匀度好,条干CV值低,长短细节少,否则易造成织物阴影,成为次布。
      (3)针织物由单纱成圈编织而成,有脱散性,圈编中,单纱捻度不宜大,否是易产生小辫纱圈。单纱的钩接强力,即织物强力要高,故要求选用长度较长,细度较细,成熟度较好的原棉纺纱,使原纱在较小的捻度、捻度不匀率的条件下,能有较高的单强和较低的单强CV。
      (4)原纱号数是选择针号的依据,故要求原纱的号数偏差、重量不匀率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否则针织物易出现条痕或局部阴影。
      (5)季节性用纱。夏季汗布要求轻簿、滑爽、吸湿放湿性好,故要求选用条干均匀度好、结杂少、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