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飞翔在美洲上空的巴西利亚.doc

格式:doc   大小:27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飞翔在美洲上空的巴西利亚.doc

上传人:dlmus1 2018/11/8 文件大小:2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飞翔在美洲上空的巴西利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典型城市的规划评析
姓名:张祎然
班级:城市规划0501
学号:16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飞翔在美洲上空的巴西利亚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作为首都后在科斯塔和尼迈耶规划下的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巴西利亚的规划充分展示了《雅典宪章》功能城市的精神,是以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艺术哲学观念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典型范例。通过分析得出,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存在发展包含人类一切活动与行为,多学科的交叉和参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巴西利亚城市规划

引论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国土北部是圭亚那高原、西部是亚马逊丛林,西南部是查科平原以及巴西高原,南部为坦荡的高原牧场。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方公里,,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
巴西的第一个首都是萨尔瓦多(1549年—1763年),1763年迁都里约热内卢。两百年来,由于不加控制过度开发,城市急剧发展。不仅是巴西的政治、行政管理中心,而且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工厂林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经济、文化活动不断增加,交通拥挤,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使里约热内卢在人口、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不胜其负,难以履行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这一真正职能。为了使首都彻底摆脱上述沉重负担和压力,为了开发西北广大内陆地区、使内陆与沿海的经济得以均衡发展,巴西政府决定将首都迁到巴西高原中部。于1960年4月21日在一片红土荒草上,重新建成了一座拥有八个卫星城市、占地5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万的新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简述
建设初衷
1955年在新当选总统库比契克为使巴西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独立而开发内地的决定下建设的。借助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作用,以它的繁荣和发达,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使原来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得以均衡发展。
自然和人文条件
巴西利亚地处热带,由于当地海拔较高(1161米),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22C左右,且位于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水源丰富。市区内地势平坦,土质优良,地质构造稳固。美中不足的是巴西利亚建于荒野之上,缺乏天然的景物资源,通过建造一些人工风景来弥补这个缺憾。例如,利用新月形天然洼地截断附近的帕拉诺亚河围造一个人工湖,它的南北二湖成“人”字形环抱大半个巴西利亚市,既调节了市区的空气湿度,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城市增添了妩媚和韵律。
二、城市规划理论依据
巴西利亚是雅典宪章“功能城市”的实践体现, 1933年出版的《光明城》(The Radiant City)一书中,、混乱、丑陋、毫无功能性,丝毫体现不出设计之美,功能之美。
“形式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三、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
巴西利亚的主要规划设计者市科斯塔()与尼迈耶()。这个城市规划人口50万,用地约150平方公里,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在城市中心交叉,形成传统的“十”字型空间结构。一条轴线由火车站起,,通过林荫大道把公共建筑串联起来;另一条轴线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