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第05本_曾仕强【管理思维】.pdf

格式:pdf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05本_曾仕强【管理思维】.pdf

上传人:sdhdjhty 2015/9/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05本_曾仕强【管理思维】.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理思维
主讲:曾仕强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
第一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
1. 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
2. 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
3. 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
第二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下)
1. 思维的共同变形
2. 三种管理思维的统一运用
3. 如何理解二分法与三分法
第三讲“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上)
1. “二构成一”的特性
2. “二构成一”的优点
3. “二构成一”的缺点
第四讲“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下)
1. “一内涵二”的特性
2. “一内涵二”的优点与缺点
3. 管理中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第五讲“一统全局”的情况(上)
1. “一统”全局的特性
2. “一统全局”的优点
3. “一统全局”的缺点
第六讲“一统全局”的情况(下)
1. 一分法与日本式管理
2. 纷乱的根源
3. 三种思维方式的界定与整合
4. 如何运用三种思维
第七讲中国人的太极思维(上)
1. 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2. 中国人的基本信条
第八讲中国人的太极思维(下)
1. 中国人的基本立场
2. 中国人的矛盾心态
3. 如何判断言外之意
第九讲中国人的言行标准(上)
1. 中国人的心灵状态
2. 中国人的衡量标准
第十讲中国人的言行标准(下)
1. 中国人的判断标准
2. 中国人的基本态度
3. “分开看”与“合起来看”
第十一讲中国人的综合考量(上)
1. 中国人的复合标准
2. 中国人的必要修养
第十二讲中国人的综合考量(下)
1. 现代中国人的共同问题
2. 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素质
第 1 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

【本讲重点】
1. 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
2. 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
3. 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

管理概论


管理是什么,对此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不同层次的管理理解相应有着不同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工具
认为管理是一种工具、一门技术,这是对管理第一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低层次的理解。
在这种理解层面上,管理就只是按照一整套的技术模式去操作行动。

管理是一种方法
将管理看作是方法,这是对管理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它已经比较接近管理的真谛。既然
是方法,那么一方面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有灵活的适应性,应该随
着企业特点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管理是一种思维
这是对管理第三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高层次的理解。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或者文
化的体现。人是思维的动物,人的行为和决定都受思维的支配,思维最终决定是否行动以及
采取何种行动。因此,具有不同管理思维的人会选择和采取不同的管理判断和管理方式。也
就是说,管理思维决定了管理态度与管理行为。



管理思维是管理的根本,世界上对于管理思维的看法,如果细分可能有数十种,但主要
的只有以下三种:
三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的感觉,
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
二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
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
一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
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思维,都必须遵循和认同以下观念,即:虽然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
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尽管如此,也仍然必须毫不犹疑地实现管理的制度化。
管理的制度化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是非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是非化
管理者必须根据一定的观念(主要是价值体系),判断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
这是标准化的必要前提。
标准化
根据已经确定的是非,将判定“是”的行为进行归纳,从而提取出相应的标准;而判定
为“非”的行为则与标准化没有直接关系。
制度化
标准化的规定必须进一步制度化,即转变为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
化的目的就是使标准取得普适性,进而取得约束整个企业的合法性。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标准
对企业经营发挥出真正的实效。

是非判断的背后

是非判断并不是一种天然客观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因而对完全
相同的事物或者事件会作出截然不同的是非判断。


世界上主要有三分法、二分法和一分法这三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