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三经典记叙文范文.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经典记叙文范文.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11/9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经典记叙文范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煮碗粥来!”
一声吆喝,朴素的青花大碗里热气腾腾的粥,便由一双双手从遥远的农耕文明传到了现在。
粥,简简单单,常常被人遗忘在每个普通的早晨抑或每个寒冷的夜。
煮粥很简单,一口锅,一柄勺,一捧米,一碗水,一颗心。
煮粥很讲究,水量火候,由生活决定。
与乡下祖母同住的日子里,早早的,独有的米香与柴火的噼啪声便唤醒了村子。袅袅炊烟升起,如碗里腾上的热气,驱散了清晨的薄薄凉意。
粥有百态。
祖母的粥,厚而粘稠。一把秸秆引燃一捧枯桑枝,大火滚着,粥咕嘟着,渐渐地火熄了,余热细细煨着,粥便稠了。
祖母微笑着将粥盛入青花大碗,沉甸甸地,一如祖母的厚重。天蒙蒙亮,远远地,狗打了声哈欠,传来了清晨第一声低低的吠。农人们需要这一碗稠粥,去负担一上午的艰辛。
母亲的粥,多是稀薄的。那只小巧的碗,总是呈在深夜的桌前,恰到好处的温度,静候她应酬的丈夫,抑或是深夜而归疲惫的儿女。
在那些寒冷的夜里,淡淡的薄粥饮下,一如母亲的细微温暖。
粥有百味。
酷热的夏,冰箱里总有一碗冰好了的粥,点缀着绿豆,单看着就透出沁爽的凉意。
腊八时节,八种原料偎在一口锅里,咕嘟着,那种诱人的甜香气,便从锅里,从母亲执勺搅拌的指间漏了出来,弥散在整个屋子里。
临近考试时,粥里总会多出一把核桃,有人气色不好时,粥里总会多出一把红枣……
无论是稠的稀的,浓的淡的,好粥需细熬。曾尝试过智能电饭煲的自动煮粥,前夜一把米,一碗水,第二天便是一碗米渣子成米糊糊。我却尝不出生活的味道。
粥,常常被忽视,因为流传了千年,已成了我们生活的烙印。它一代代传承着,历史便这么活了起来,一个个一样又不一样的妇人,露着满足的微笑,在锅边细细搅着。
这是她们的生活,因此无味的白粥变得甘甜起来。
如果你问她们,你们从千年流传中学到了什么?
她们会盛出一碗热气袅娜的粥,“煮粥而已。”微笑着说。
我喝下了那碗粥,仿佛那个东坡居士捧着茶碗感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点评:文章选材有很好的现实生活基础,祖母的粥、母亲的粥、盛夏的粥、腊八的粥,紧扣“简单”,描写细腻,诗意盎然,饱含亲情,让人产生诸多共鸣,让人心生诸多感动。但对简单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阐释略显粗简,故判为一类卷,68分。
那间老屋(一类65分)
天空湛蓝而辽阔。一抹炊烟从天际袅袅升起,在余晖的点缀下,曼妙朦胧。如仙子身上轻柔的白纱。
随着那抹炊烟的愈加明晰,心也莫名的温暖。“嘟”地一声,车停了,家到了。
奶奶早已在家门口,老屋亦不声不响地矗立在身后,在夕阳下,如一位沉默的老人,等待我们做最后的问候与告别。是的,最后的,它明天便要离开我们,完成使命了。时间短暂,短短数年的陪伴,竟到了分别的时刻。
不久,大伯二伯们陆续到了,大大的一家子挤满了整个屋子。喧闹问候,笑声盈满了整个屋子。“谁跟我去烧火?”奶奶问道。“我!”兄妹三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一窝蜂地涌到了灶台边上。
姐姐坐大凳,负责添柴增火,妹妹负责看锅,而作为最小的我便安安静静坐在一旁。
火渐渐起了,“噼里啪啦”,灶膛里发出木柴燃烧的声音,一种熟悉的柴火味道充满我的鼻腔。锅里也溢出了层层雾气,氤氲着稻米的清香,混杂着空气,清淡温暖,仅仅闻着,胃里便不由发出温柔的叹息。
雾气渐浓,二姐忙碌的身影已只剩隐约的轮廓。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