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医学护理安全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17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学护理安全教育.ppt

上传人:253214894 2018/11/9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学护理安全教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护理安全教育
——孔遐妮
一:腕带的识别制度;
二:抱错婴儿的防范措施。
一:腕带的识别制度;
准确识别患者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对确保医疗安全具有关键作用。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工作,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患者腕带识别制度。
(一)对门急诊急危重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无名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二)新生儿科(新生儿普通病区、NICU)使用双腕带识别患儿身份。
(三)“腕带”应按规定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患者还包括床号、住院号)等。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
(四)确保“腕带’’佩戴准确无误。“腕带”内容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护士一一患者、护士一一家属、护士—一护士、护士一一医生)无误后可给患者佩戴。
(五)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液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手术、诊疗(有创、无创)等活动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六)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七)责任护士定时检查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情况,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
(八) 责任护士发现住院患者腕带遗失,按腕带佩戴流程重新佩戴。
(九)将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新生儿腕带身份识别流程
评估患儿---建立进门头贴标识别,与家属核对姓名、性别---核对住院证与姓名、性别无误---采集婴儿双足印,建立腕带标识,腕带内容完整,床号、姓名、性别、体重---告知家属身份识别相关注意事项,并与家属再次核对腕带信息无误---检查腕带松紧,肢端血运及皮肤完整性---班班交接,标识无脱落,字迹清晰-出院解除腕带,采集双足印---与家属再次核对腕带,头贴标识,无误后摘除,签字。
患儿识别制度
1、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儿识别方法。
2、对无陪病人、昏迷神志不清病人、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应实施,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以确保各种查对的准确。腕带标识,在转科及各项诊疗操作活动中使用腕带做为识别病人的手段,严格按照腕带标识项目进行查对。
3、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前必须同时使用床号、姓名对患儿进行识别,确认无误后才能实施操作。
4、为患儿采集血标本时,护士必须携带化验单、标有患儿床号、姓名的采血管到患儿床旁查对无误后,将采血管数码标识贴于化验单的左上角,三者一致后方可采血。
5、采集血型及交叉合血标本必须执行“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 严禁多人多采。输血时严格三查八对及双人查对制度。
6、为患儿执行高危有创护理操作前,麻醉前,手术前执行者要主动与患儿沟通,护患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抱错婴儿的防范措施。
、填写床卡,并且和家属共同核对信息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