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doc

上传人:54156456 2018/11/11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学A类复****提纲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名词解释:
1、教育学: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简答题:
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2、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1)深化理论学****br/>(2)典型示范引导
(3)逼真模拟练****br/>(4)知识转化技能
(5)理论联系实际
3、情境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
(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
(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
一、名词解释:
1、教育:p13,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个体发展:p33概括的说,即是人的身心发展。个体“身”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多的取决于自然的成熟,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在“心”的方面。个体的“心”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
3、教育目的:p26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主要分为个人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
4、教育目的的结构:P26第一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5、五育 P27-29: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3)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惯的教育。
6、个体社会化:p40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7、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8、教育产生的要素:P18工具和语言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P15-17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影响(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二者的相互关系如下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2、教育的发展:P19-21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的特点:(1)远古教育: 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现代教育:是适应商品经济普遍化和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P25-26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教育目标体系的层次:P31-32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
(1)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
(2)教育目标:即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制定。
(3)课程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教育大纲中。
(4)单元目标:即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这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由教师制定,并可进一步分解,具体编制为课时目标或某一次教育活动的目标。
5、教育目标的分类:P32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
6、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内容是:p34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因素:P35-36: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什么叫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P38-39教育者必须研究和把握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