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优质课说课听课心得
篇一:小学数学公开课说课观课体会_5
小学数学公开课说课、观课体会
(排名不分先后)
一、说课
(马村镇中心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分数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数的,分数和整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根据《几分之一》在小学数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动画片的人物引入,在有趣的画面,可爱的形象中让孩子很快进入课堂,同时通过分食物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平均分,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个西瓜怎么分的问题,让学生用圆形的纸片折一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这样便将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图形: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边板书边介绍读法和写法,攻克难点帮助理解。
2、动手操作折长方形的
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写一写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折法。人人动手完成后,再选取不同折法的同学汇报展示,这样在学生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折法创造出二分之一,深化新知。
3、认识
学生通过上台指一指、写一写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理解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然后引出课题,像、这样的数都叫分数。(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操作练习,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121313121212
4、及时练习
基础练习有助于巩固新知
(三)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实践应用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创造分数。2、判断对错。
3、思维拓展。4、回归生活。这些题都是通过不同形式展现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用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多维评价、快乐分享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课堂小结,把归纳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谈收获,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解分数的含义。)
(五)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
(县实验小学)《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体积等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用圆形物体和圆规画圆的对比,得出:利用圆形物体只能画出固定大小的圆来,而圆规这种专用的画圆工具才能画出可大可小的圆。
老师三次追问:你会用圆规画圆吗?并不断提高画圆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巩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剪圆过程中与学生比赛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行发现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12
设计让学生在自己剪下的圆中分别画3厘米,6厘米,比6厘米长的线段三个步骤,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我在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最后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自然中的圆”和“人文中的圆”毕达哥拉斯:曾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圆的魅力。
二、议课(评课)
(一)听课体会
纸坊教研室郑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纸坊镇的数学教研员郑义。
今天县教研室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许娜和丁瑞青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老教研员,我感到收获很大,下面就针对这两节课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许娜老师的课是六年级《圆的面积》,我认为亮点有四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