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交通局两学一做心得
篇一: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体会
谱写发展新篇章、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县领班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吴敏
正值五一劳动节来临之前,有幸参加织金县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为期6天的读书班,学习之前,县各主要领导在读书班上作了辅导报告,他们在报告中对织金未来的发展有了总体的规划和要求,在此次读书的学习中,思想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其中对于发展的认识,更是让自己受益颇深,在此,就我在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刻领会了各项党的规章制度和新常态下党和领导对于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党章和各种条例的学习,提好了了思想方面的修养。对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等政策规定的学习,加强了政治修养,对于各个领导讲话的学习,我知道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有大局意识,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增强了自己在大局和责
任方面的意识。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发展,迎接新形势、新常态下毕节试验区的新机遇、新发展。在
“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到“六个升级”,全力执行和落实“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升级和优化产业规划和结构,依据织金的地形和生态环境,做好大局布置,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省委“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发展路径、“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市委“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织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成以织洞为中心的旅游新经济,实现旅游全域化、生态业态化。以重点城镇为依托,发展农村经济,形成脱贫致富的带头经济,发展以织金竹荪为主要产业的的经济,大力推广高杆套矮杆、玉米套洋芋等“粮+粮”套作模式,玉米套辣椒、套中药材和魔芋等“粮+经”套作模式,通过耕种创新、科技投入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主攻“六大农业板块经济”(马铃薯、蔬菜、茶叶、山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特色经果林),做大做强“旅游+”生态经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方向,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求,努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新格局。
三、结合织金实际,认清毕节以及织金当前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优化工作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把产业常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起来,加快产业转型,后发赶超奔小康。明确织金在发展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研判,明确方向,把握重点,全力在建设
“四个高地”上出亮点、出品牌。织金资源丰富、文化多元、生态优美、区位优越、干群淳朴,享有“溶洞王国、煤海磷都、竹荪之乡、山水之城、百泉古镇”的美誉,本身就具备绿色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十二五”期间,全县呈现出经济质量趋好、发展势头强劲、城乡统筹推进、干群合力增强、民生逐步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本身就奠定发展和脱贫的坚实基础;但是,织金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涌现。用领导的话说最大的现实是发展不够、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够、最大的差距是开拓创新不够。与小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自己的不足,甚至与自己的兄弟县份相比,领先优势也在一步步的减弱,可以说是处在发展的瓶颈期,扶贫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拔的“穷根子”,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的深山区、石山区,无文化、无技能、无体力、无资源的“四无户”居多,部分贫困群众甘于现状、不思进取,以争低保、吃低保为荣,脱贫难度更大、扶贫成本更高。加上生态环境的脆弱
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的不均衡,乔木质量不高,土地荒漠化严重,林业周期长,灌木林地比重大,林业经济贡献率不高,各种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等等问题,使我在学习中既知道了之间的发展优势,又知道织金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织金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
四、抓好基础建设,创建大美织金。当前我县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贫困乡镇、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仍较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不足,民生欠账较大,农村公路重建轻养倾向较突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突出。所以必须依托黄织、织毕、织纳、林织铁路,清织、织纳、黔织高速公路,G321国道、S106省道,三甲大道等县城交通干道,推进中心城区组团建设,将织金古城和绮陌、三甲组团构成城市中心,将八步街道、茶店乡以及金龙乡部分建制村组团构成城市副中心。加快城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