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8/11/1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教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夯实基础
字词过关

圮(pǐ)募(mù)金  棹(zhào)小舟 木柿(fèi) 曳(yè)铁钯(pá)  
湮(yān)没  啮(niè)齿 溯(sù)流 臆(yì)断    欤(yù)

曳铁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1)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
(2)阅十余岁    (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
(3)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4)但知其一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5)是非木杮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6)求之下流,固傎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7)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二)作者简介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沧州
“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
整体感知
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2)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整体感知
,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够提出正确看法。
?理由是什么?
答:⑴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