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与钢琴家相约.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与钢琴家相约.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1/1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与钢琴家相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钢琴家相约
看了太多的关于二战的电影,无论是《辛德勒名单》还是《美丽人生》还是最近的《南京,南京》,每一部电影总是给我们最深刻的心灵震撼。再次看到当时的场面,那是一种锥心刺骨的痛,让人窒息,但却不会让你昏过去有体会不到那种痛苦。对于太过残忍的事物我一直都是选择逃避,就算是电影中近视主人公的逆境人生都会让我觉得不忍。二战留给人们的是太多的伤痕和反思,我们始终无法忘记的是那些在生死边缘的人们发出的凄厉的呼喊和绝望的眼神,就算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无论是不是亲眼见证了这次人类史上史无前例的屠杀,我们都无法不震撼犹太集中区,南京大屠杀,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在人类进步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次次原本不应该发生在在这个日益人道的世界的惨案。今天又一次的让我了解了战争给与我们的是何等的惨烈和对正义的践踏与蹂躏。
除了战争,和战争背后那些人类灵魂中最龌龊的思想(劣等民族、种族灭绝、殖民和暴政),还有什么能让一个钢琴家变成废墟里流窜的老鼠?你应该看看那瘦消的犹太钢琴家在1945年华沙废城中流窜、游荡的狼狈样,满脸肮脏的胡须让他看起来就像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但那猥琐,是的,作为一个孤独流放者的猥琐,作为一个饥饿和病痛囚徒的猥琐,让他没了人形儿,然而作为一个音乐家和犹太人,他没有因此丧失起码的尊严。
开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并不是抱着多么严肃的态度,但是不管是谁,只要涉及到人道的问题,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同类的自相残杀和以见他她人的尊严以及生存为乐趣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不应该是人类经历了几千文明社会的成果。但是我们确实是有一次体会到人性灭绝的痛苦,那就是二战,那就是在集中营中。没有例外,波兰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选择了犹太人这个二战最长出现的名词来诠释他对二战的理解与反思。当然,作为一个波兰导演,自己的祖国在二战中是最先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或者这部影片就融入了作者更多的感情,不仅是对人类道义的诠释,还有对自己祖国的感情吧。
我们的社会中最残忍的事情也莫过于对生命的漠视与冷酷。这部影片中当然也从这方面为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我们没有看到战场上的马革裹尸,没有荡气回肠的呐喊与惨烈的战争,可是正是那平凡中的死亡才给了我们最大的触动。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战争是残酷的,双方的军队为了自己的生存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自己的存活,这样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是在争取自己的生存机会,可是,为什么面对的是那么多手无寸铁的人们,对自己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威胁而且和自己没有丝毫的仇怨,那些纳粹的刽子手却能够痛下杀手。我不明白,因此更加的心痛。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儿童,仅仅是忍受不了饥饿出去寻找食物,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那种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俄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我不曾真正的的体验过,我也不愿去体验,那会是一种痛彻心
扉的撕裂,我宁愿自己去逃避。当看到孩子死的时候,那么坚强的男人哭了,那是我们无法体会的绝望,当我们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能把我的时候,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了。
整部电影,导演都在控制情绪,就像波兰斯基自己说的那样——“你看不到导演的痕迹”,除了这里,废墟中钢琴演奏,借音乐把电影推向了高潮。就是在这种对谴责和批判极度的克制之中,在这种对是非观念极其含蓄的表达之中,波兰斯基重现了真实的二战犹太史,这和斯皮尔伯格先入为主的宣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