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doc

格式:doc   大小:67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1/13 文件大小:6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eimi
费密,E.
Enrico Fermi
(1901~1954)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子物理都有重要贡献。在他领导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为原子能的利用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费密1901年 9月29日出生于罗马。1918年进入比萨大学,1922年得博士学位。,。1924年回到意大利,在罗马大学任教,1925年到佛罗伦萨大学任讲师。1927年回罗马在帕尼斯佩纳大道的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在罗马大学担任第一任理论物理讲座。
1926年初,费密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电子应服从的统计规律。这个统计规律也适用于服从不相容原理的其他粒子,如质子、中子,这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性质有很大的重要性。几个月以后,□克独立地提出了相同的理论。因此后来称由费密和狄□克所提出的处理服从不相容原理的全同粒子的统计方法为“费密-狄□克统计”(见量子统计法)。
1927年冬,费密根据费密-狄克统计原理建立了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在这以前不到一年,。但当时费密并不知道托马斯的工作,他们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因此后来这一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被称为“托马斯-费密模型”。
为了解释β衰变过程中电子能量连续分布的现象,(1933年正式发表)。当时泡利以为这一假说不会被人认真对待,一直没有公开发表。但费密却认真接受了中微子假说,,于1933年提出了β衰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β衰变现象的许多特点。50年来,费密的β衰变理论有了不少发展,特别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已和电磁相互作用理论相结合,演化成为电弱统一理论。这一统计理论在低能弱相互作用现象中的等效形式仍与早年费密的β衰变理论的形式相同。因此一般都认为费密是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开创人。
在实验物理方面费密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4年初,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之后,费密就想到可以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他和他的助手用中子照射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在短短几个月中就发现了60多种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934年秋,费密和他的合作者们还发现,就产生放射性的效率而言,对许多元素用慢中子照射比用快中子照射更为有效。这对以后发展原子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子核反应的发现,费密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意大利颁布了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法,由于费密的妻子是犹太血统,他于1938年11月利用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的机会,携带家眷离开意大利去美国,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费密就着手探索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