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家孩子,不要托付给别人照顾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将几岁的小朋友交给陌生人照顾——显然谁都不会这么干。那么,如果不是陌生人,而是平素熟识的朋友、同事、邻居,这么做是否也不合适呢?答案也许很复杂。半熟不熟,危机四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强奸(Rape,也称性侵犯)都是离我们生活相当遥远的一个话题,因此可能就会有一些认识误区存在。比如,强奸案的作案者,是陌生人居多呢,还是熟识的人多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前者,因为陌生人不怕被受害人举报,下手也更没有心理障碍。然而,美国司法部于2011年发布的一份名为《被陌生人性攻击的女性们》(SexualAssaultofWomenbyStrangers)的报告中,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在针对女性的性侵害案件中,有83%是她们的熟人所为。国内的情况与之大体类似。2013年,《法制晚报》曾做过一个研究,对2000~2013年之中,发生在北京市内并被起诉的性侵害幼女(14周岁以下)案件进行了统计:203名被告人中,有108名是受害者或其父母的熟人,比例超过一半;而在这些熟人之中,邻居所占的比例又占了一半。也就是说,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反而是女孩们最危险的敌人。究其原因,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受害人而不引起旁人注意,有固定的场所可以隐蔽的实施侵害,更重要的是,由于熟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更容易消除女孩的戒备心理,因而更容易得手。同时,对那些年龄很小的幼女(比如3~6岁期间),对于“性”的认识还处于相当懵懂的阶段,更谈不上性防卫意识;如果性侵的手段比较隐蔽(比如,用手直接或隔着衣物,触摸、摩擦受害人的敏感部位,在我国通常会被认定为猥亵儿童,在国外则可能被认定为强奸),受害者在被怪蜀黍侵害后往往还浑然不觉,家长更是无从而知。等到小女孩长大成人,想起这段伤心往事时,早已物是人非,什么证据都没有了,只能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所以说,对于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最好不要将未成年的儿童交付其照管。防卫意识,从娃娃抓起!不过,即便是爸爸妈妈再小心再谨慎,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将小朋友拴在身边,一个不留神,还是会让怪蜀黍、坏阿姨们有机可乘(国外报导过多起成年女性猥亵男童的案例,国内似乎还比较少见)。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小朋友们建立良好的性防卫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我国著名刑侦专家、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的观点是:从小朋友可能离开你的视线时,就应该开始。也就是说,当小朋友学会自己走路了,性教育包括性防卫意识的教育,就必须跟上了。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幼儿园的阿姨就会用一个毛毛熊玩具给小朋友们讲解示范,身体的什么地方可以让别人碰,什么地方不可以碰;如果谁碰了你的身体让你觉得很难受,一定要告诉妈妈、老师、社工(国外继父性侵幼童的案子也不罕见,所以会建议小朋友向家庭成员以外的专门人员求助),不需要替坏人保守秘密,等等。国内在这个问题上起步较晚,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基本做不到在学前教育中引入性教育,甚至在小学教育中仍然缺失。这直接导致了在留守儿童中,被熟人性侵犯的案件屡有发生。当然,如何给幼儿适当的讲解性防卫问题,对于很多家长都是一个比较尴尬而头疼的考验。如果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推出一些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又生动有趣的性教育材料,也许会有所助益。比如,一个名为《一分钟性教育》的系列视频最近在网上热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