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美关系
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号 110924
姓名王学良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111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美关系
一、导火索“钓鱼岛撞船事件”及其延续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方的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实施了拦截,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立即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但是,当天晚上,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后来日方声称只有中国渔船船长承认自己的罪行才同意放人,并关押船长长达15天之久,期间船长收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随后中日双方可进行了多次会谈协商,但是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都很强硬,不愿做出让步,因此两国关系持续恶化,纠纷仍在继续。
而在今年9月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计划讨论并确定钓鱼岛的“国有化”方针,11月实现钓鱼岛的“国有化”,这无疑是对中国领土安全的挑衅。
据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当地时间11月29日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增加一附加条款,明确规定了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的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这意味着美国对日本重申了同盟义务承诺,一旦中日在钓鱼岛发生冲突,作为日本盟国的美国将采取干预措施乃至直接武力介入。
二、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
钓鱼岛位于我国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5个岛屿和一些礁石组成。中国一贯坚持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中日两国历史学家的考察和研究也证实了钓鱼岛并非是日本所说的“无主地”,中国早就发现命名并将其纳入版图。
然而,日本却以所谓的“无主地先占原则”和“长期连续的有效治理原则”为依据,坚持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早在1884年,第一位登上钓鱼岛的日本人就已经让日本政府意识到钓鱼岛并非“无主岛”,但是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有机会擅自将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这是明显的窃取和侵占行为。所以日本所谓的有效治理是没有依据的。
后来美国介入了钓鱼岛事件中,并于1971年与日本签署了《冲绳归还协议》,并将钓鱼岛纳入了归还之列,中国政府提出强烈的抗议,并发表声称:“这完全是非法的,丝毫不能完全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自此,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之争就开始了,美国也一直在幕后操纵。
三、中日美对钓鱼岛的态度以及原因
日本争夺钓鱼岛的可能原因应该是钓鱼岛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岛国,所需的石油完全是依靠进口的。而东海海域发现储藏有大量的石油,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日本来讲,钓鱼岛是具备很好的经济价值的,拥有钓鱼岛对其建立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安全保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狭长,在本土的防御中不能有效的建立安全防线,因此日本仔国家安全战略上具有一定的防御扩张性。现在中国海军力量日新月异,日本自然感受到了威胁,因此它一方面加速其军事力量的扩张和现代化,一方面争夺有利阵地来做准备。钓鱼岛最高峰海拔362米, 设置雷达可监视方圆400到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换而言之, 可监视台湾北部, 以及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地。日本如果占据钓鱼岛, 其所谓“防卫范围”可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 这将严重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