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福建仙游县枫亭中学方东
摘自《历史学习》2000年第7-8期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曾经在高考中命过大题的有评价唐太宗、康熙帝的政绩,有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比较评价,有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对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思想主张的阐述及评价等等。所以正确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对高考复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又是什么呢?
一、历史人物的分类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几百位之多,但教材对不同的历史人物的叙述分量有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孙中山、毛泽东等。这类人物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巨大,评价时不仅要注意分阶段对具体问题评述,还要从宏观上综合把握。第二类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并在某一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这类人物数量多,在学习和复习中容易忽视,在评价时一定要紧紧扣住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如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名臣、文化名人,近现代史上的正、反面人物等等。在教材中一笔带过的人物,仅需简单了解即可,一般不宜作为典型评价。
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的历史人物特点,评价方法上应有所区别。其一,功过论。即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为“功”和“过”,分别评述,然后综合指出功大于过、过大于功或功过参半具有两面性等。如汉武帝、隋炀帝、唐玄宗即分别属于上述三种类型。其二,阶段论。有些历史人物,其前后两个时期的活动截然不同,或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历史表现,对此则用阶段论为宜。如古代史的唐玄宗、中国近代的康有为、世界史的拿破仑等。其三,是非论。有些历史人物的活动较为复杂,有是有非,是非夹杂在一起,如此则采用“是非论”评述较为合适。如曾国藩、左宗棠、世界史上的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等。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评价历史人物活动时,要充分考查人民群众的意志,正确揭示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价值。当然,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应该承认重要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也产生过重大促进或阻碍作用,但决不能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而陷入英雄史观的误区。
其次,要坚持阶级的观点,正确界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活动的阶级实质。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历史人物都是有阶级性的,他必然是所属阶级利益的承担者和代表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避免超阶级现象,要正确揭示历史人物活动的阶级实质。如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名臣减轻剥削、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其实质都是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等。再如有这么一个问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时,在其墓志铭上写着“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要求结合史实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对此则既要看到尼克松改变全球战略,对促进全球局势缓和所作的贡献,同时也更应看到尼克松改变全球战略的内外原因及其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阶级实质。深刻揭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第三,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常要挖掘历史人物的背景,如阶级、政治地位、言论、动机等,但这些背景不是衡量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依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主要看其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