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众心理的解析
班级:2011级报关2班
小组成员:唐邦杰、黄泽宇、赵权、李玉婷、刘楚珊、张相成、杨瑜
“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个体想象中的群体的优势倾向也会对个体造成压力,使其选择与想象的多数人的倾向相一致的行为。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情境特征
情境特征作为影响个人遵从群体压力程度的一个因素,为心理学家所确认。当然,情境本身包含着许多变量。
1、刺激的性质在从众情境中,个人必须判断的刺激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刺激是模棱两可的,还是十分确定的。提供的信息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还是完全陌生的。一种模棱两可的刺激能增加个体从众的可能性。道理非常清楚,人们发生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从他人处得到帮助,或得到有用的信息,他虽然得到了某些信息,但非常含糊不清,无法确定。因此,他总觉得别人比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也就很容易发生了从众行为。相反的情景、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他面前的刺激本身就十分确定,虽然他有可能在众人的反对下,最终改变自己的看法。但这种经过内心激烈争斗后发生的行为显然比那种不假思索发生的行为可能性要小得多。虽然我们还没有证据说明熟悉的刺激不易导致从众,而陌生的刺激较易导致从众。但我们不难想象,人们面对他们熟悉的刺激要他判断,他会信心十足,自然就不易听从众人的看法。相反,面对一个自己完全不在行的刺激,他就会显得缺乏自信心,而容易发生从众。另外,越是难以理解的信息,个体越是不敢确定,为了减小这种不确定性,他的从众倾向也就越大。
2、对权威的崇拜。
对于权威的崇拜,人们就有可能更易发生从众行为。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批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或者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要人,他们提供的某些信息,更容易使人相信,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赞同。因此,当人们的观点遭到他们的反对时,人们会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3、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将是影响从众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我们在这里提出这样的假设:个体对某一信息越是感兴趣,他就越有可能从众。例如,如果你非常想要买一件某家商号出售的羊毛衫。那天你去了,结果未能如愿,你十分遗憾。当你刚刚从这家商号走出来,连续碰上好几个人向你保证,正是你刚去过的那家商号有你喜欢的羊毛衫。这时,你内心就十分矛盾。经过一番内』合冲突,你极有可能会相信那儿个人的话,再一次走进那家商店。但另外一种情形,情况就不同。走在街上,你感到肚子饿了。本来你想买几块苏打饼干充饥,不巧,营业员回答你说没货。你就买了半斤的万年青饼干。但当你走出这家食品店的时候,碰上几个人在吃苏打饼干,并一致向你保证,就是你刚走出来的那家店里买到的,但由于此时你肚子已不饿了,对于是否有苏打饼干,已不那么关心。因此,你也就不太容易听信他们的话了。
群体参数。
群体参数是影响从众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含许多变量。首先我们必须注意群体的规模。正如阿希所指出的:群体规模的大小是迫使个人从众的一个重要因素。阿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