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茶在英国引发“亡国论”.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茶在英国引发“亡国论”.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9/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茶在英国引发“亡国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茶在英国引发“亡国论”
1658年,英国报纸上出现了一则前所未有的广告:“一种得到医学证实、优越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TCHA,其他国家称TAY或TEE,已在伦敦出售。”这是中国茶传人英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里的TCHA、TAY、TEE,其实都是中国字“茶”的广东、闽南方言译音,在欧洲各国有不同的称法。茶叶在1610年左右初抵欧洲大陆时,已先在荷兰和法国引起一场有关疗效的大规模笔战,结果包括皇室御医在内的拥茶派,以言之凿凿的临床病例占得上风。
的确,中国茶初抵英国时是以其提神醒脑、消除百病的神奇疗效而吸引一批爱茶者的。18世纪大文学家约翰逊,就自称他的水壶少有歇息,因为他“以茶消磨黄昏,借茶抚慰夜晚,又用茶迎接清晨”。据称,这位大博士就因为长期饮用中国茶,而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英文辞典。
在英国,由于茶商凌厉的广告攻势,中国茶叶成了无病不治的灵丹妙药。一位叫汤姆斯·盖诺威的茶商在他的广告海报上夸口:“本店出售的茶汤或茶叶,是经出入东方的商人特别指导,精心炮制,可医治头疼、倦怠、坏血、结石、失眠、健忘、肠胃失调、多梦、沉重、水肿、发烧、痢疾……”此外,他特别叮嘱读者:“如果您属于丰满体型,茶可确保您的食欲;如果您饮食过量,它刚好是轻微适当的催呕剂。”这份颇有特色的广告显然打动了消费者的心。英国海军大臣皮普在1667年的日记中写道:“某日回家,发现妻子根据医师的处方,正在泡茶治感冒。
”皮普夫人喝茶治感冒的功效,能否像盖诺威的广告那样灵通,皮普没有在后面的日记中说明。不过按照当时的记录来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1666年一共由东方进口23磅茶叶,由格灵顿公爵从阿姆斯特丹带回伦敦。仅在朋友间转手的中国茶叶,每磅售价3英镑以上。换句话说,皮普夫人这杯稀有昂贵的茶虽无医学疗效,但它的心理疗效应是无与伦比的。
追究起来,茶叶之所以成为英国国饮,据说也与这种“社会疗效”不无关系。茶叶传入欧洲大陆比较早,但为何唯独在英国发展出独特的饮茶文化,且成为全民皆喝的国饮呢?其实茶叶能够成为英国国饮首先应归功于17世纪末叶,赋茶重税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英国茶税由他开始不断高涨,最高时曾达119%,税越高,茶越贵,消费者买茶的欲望就越炙热,经济学家韦伯将之称为“炫耀性消费”。
与茶一同进入欧洲人生活的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的茶具。我们恐怕很难想象当年****惯使用白铁器的英国淑女们,看见中国瓷器的惊喜。淑女贵妇将茶叶放在精心订制的“茶匣”里,茶匣用木雕、象牙、珠贝等各种材质所制,平时上锁,小小的钥匙系在女主人的腰际,以防佣人私自取用。起居室的小茶桌上此时也出现了银水壶、银茶漏、瓷茶碗等多种配备。饮茶时,由于茶叶茶具都是贵重物件,泡茶的神圣权力自然不可留给佣人,而由女主人亲自执壶,然后一一传递给每位来客。饮吸昂贵的东方饮料,使用新奇高雅的舶来精品,绝非人人可得而享之,于是各种凸显教养的“茶桌礼仪”,也在英国社交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就像绅士阶层以贵族的饮茶****惯来显示身份一样,当茶价逐渐普及,劳工阶层自然也想分享这种象征财富而好礼的吉祥饮料。当劳工阶层也大模大样喝起茶来时,原来的有
“茶”阶级并不痛快。贵族们愤愤指责这个国家变得如此荒唐,普通人居然不满足家中食物,非要逾规越矩地取悦他们贪婪的嘴,甚至连乞丐、修路工人都喝起茶来,真是成何体统!饮茶成癖的辞典专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