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会泽矿区构造富水主要特征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泽矿区构造富水主要特征研究.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9/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泽矿区构造富水主要特征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泽矿区构造富水主要特征研究
[摘要]矿区构造较复杂,总体为一个由多条逆断层控制的北东向断块。其中褶皱仅局部发育,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小。断裂极为发育,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重大,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关键字]水文地质条件隔水性水力联系
[中图分类号] +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32-1
1 慨况
矿区测内主要的地表水系牛栏江沿东部“V”型峡谷纵贯全区,矿区内地层走向与牛栏江呈小角度相交,倾向南东,倾角陡,一般在50-700之间,含矿层与上部岩溶水含水层(P1q+m)之间有较稳定的隔水层(C2+3-P1l),从地层系统看,矿床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地表水对矿坑涌水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断裂极为发育,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重大。主要断层特征如下:
北东向断层
NE向断层为矿区主体构造,主要包括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三条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逆断层。它们在矿区北东端收拢或相交,南西端相对离散,纵贯研究区,并向南西继续延伸。
(1)矿山厂逆断层:北起龙王庙牛栏江东岸,向南西过江经高家箐、家脑包后,没于者海盆地第四系之下,后复现于滥银厂等地,向雨碌方向延伸。走向NE40-55o,倾向南东,倾角70-75o,断层面沿倾向有波状变化。在矿山厂附近,断层旁侧常有北西向羽状横断层,陡倾角,错距不大,交汇处可形成一些岩溶洼地或漏斗。
(2)麒麟厂逆断层:在研究区内全长30余公里,断层产状110o∠59o~120o∠77o。断层两盘地层沿走向变化大,地表形成宽15-30m的破碎带,由透镜体化角砾岩带及片理-断层泥化带组成,多被断层泥充填胶结,常与透镜体化带相间出现。
(3)银厂坡逆断层:出现在矿区东南角三道拐一带,走向NE20o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0o。在研究区范围内,该断层北起三道拐,向南经台子上、碌新等地,并南西继续延伸。向北过牛栏江后,经长箐而上,在牛栏江东岸与矿山厂和麒麟厂两逆断层相交,区域上总长度大于50km,是重要的区域性断层之一。
野外调研中,沿断层多处可见老地层逆冲到新地层之上,断层破碎带宽15~30m。有大量指示右行斜向错动擦痕和阶步,由此可判断主断层属右行压扭性断裂(图1)。
从银厂坡断裂野外观察资料看,压扭特征显著,断裂内构造岩结构致密、胶结较好,在研究区域内,上盘或下盘均有隔水性较好的峨嵋山玄武岩层,断裂的隔水性较好。沿断裂下盘岩溶裂隙或管道排泄,形成黑鱼洞泉和911暗河及沿江岸裂隙带分布的渗流排泄带。因银厂坡断层因远离矿区,对矿坑涌水不会产生影响。
以上三条NE向逆断层,组成高角度叠瓦状构造,为矿区的控制性构造。此外,矿坑内尚见一些次级NE向断层,它们均表现出典型的压性特征,断裂带内普遍发育断层泥或透镜体-片理化带,说明矿区内NE向断层总体具有较好的隔水性。也不排出局部地段因岩溶化影响,产生导水的可能。
2 近南北向断裂
矿区内近南北向断裂发育相对较差,东头断裂是主要代表。
东头断裂出露较好,,走向5o~10o。断裂带宽5~15m,其中在青菜街-,梁山组砂页岩(P1l)水平错距可达300m左右。在坑下断裂带由碎裂岩、碎粉岩和透镜状角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