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大食堂限购令是缺乏市场化运作(3则)
北大食堂限购令是缺乏市场化运作
黄春景
馒头、花卷都限购了,你听说过吗?9月24日,北大农园食堂,一中年男子购买了十余个馒头之后刷校园卡付钱,工作人员在刷卡处提示他食堂规定每种主食限购三个,请他下次注意。这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2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达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2013年9月25日《新京报》)
因为物价上涨,为了保障学生权益,北大食堂应时推出的“限购令”实属无奈。但这只能是权宜之策,要让馒头等主食的“限购令”不再陷入两难境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大学食堂市场化运作。笔者认为,学校只管学生食堂饭菜的质量安全卫生,学生食堂饭菜的价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此举的好处在于:一是避免形成校内市场垄断、经营者肆意操控饭菜价格的行为;二是可以不断提高学生食堂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将大学食堂市场化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价格市场化运作才能保证大学食堂不脱离外部社会这个大市场,更好地保护好校内这个小市场,谨防尴尬的限购令屡屡上演。
“自杀免责书”透露管理智慧缺失
张枫逸
9月15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2013年9月16日《南方日报》)
明知这样的协议签了白签,学校依然热衷于此,最主要的目的恐怕不在于出事后逃避责任,而是以协议代替生命教育,以责任自负的口吻“告诫”学生,“不要轻易自杀,学校概不负责”。这一纸冷冰冰的“自杀免责书”,如何能够唤醒一个悲观厌世的灵魂?“自杀免责书”非但不能令大学生悬崖止步,还会在某种程度上令高校放松警惕,疏于管理,最终面临更大的责任风险。面对大学生自杀背后的心理问题,大学必须拿出更多的管理智慧,健全校园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帮助广大学生走出阴霾,迎接阳光,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