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 
学校应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各负其责。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 
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认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  每年应将健康教育列入年度教学计划,以广播、讲座、板报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两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操的质量,开展本校学生视力普查普治工作。
四、完善疾病防控制度  切实加强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六、规范学生体格检查制度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规范保健室(卫生室)常规工作制度  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师生卫生保健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八、建立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九、落实学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
  (一)教学卫生监督与管理:
1、教室的采光、照明和微小气候及课桌椅及黑板符合卫生标准。
2、坚持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自觉课间活动与放松。
3、教师应准时下课,杜绝拖堂,要求学生课间必须到室外活动,保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4、根据学生视力情况,定期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5、培养学生正确读、写、坐的姿势。
  (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洁净、舒适、安全、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1、建立卫生包干负责制  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污墙壁,大便后要洗手,做到确保校园净化,天花板无蛛丝灰尘,墙壁无脚印,地面无痰迹,桌椅无刀痕,厕所无臭味。教室、办公室、环境责任区等要求地面清洁,桌凳整齐,门窗、黑板干净,沟渠无污水,顶上无蜘蛛网,室内无杂物。各班应备有脸盆、毛巾、肥皂、纸篓等卫生设施,做到放置有序。教室、办公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厕所卫生制度 
            (1)厕所坚持每天早中晚三小扫,逢节加倍扫,每周一次评比制度。
            (2)厕所管理实行包干到班,责任到人,要求天天有人管理,个个相互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