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考语文试卷6.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语文试卷6.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1/14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语文试卷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án     联袂mèi    复辟pì    穷兵黩武dú
     叱咤chà    膝盖qī    卷帙浩繁zhì
   聒噪guō    作揖yī    怵目惊心chù
      ***luò    修葺qì    苦心孤诣zhǐ
(án 复辟bì à 膝盖xī D.***lù 苦心孤诣yì)
( )
  蹒跚  提纲  绿草如茵      景仰  帐簿  短小精悍
  篷头  搅绊  攻城略地      压榨  报道  陨身不恤
(B帐一账 C篷一蓬绊一拌 D陨一殒)
,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2)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
  (3)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天衣无缝,              。
    未免  无可非议      不免  无可非议
    未免  无可厚非      不免  无可厚非
(“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A项第四处逗号应为冒号,B项第一处引语后的逗号改为分号,D项句尾问号应为句号)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同粮食争夺耕地。
,促使中国顶尖大学的5名法学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A句式杂糅;C缺主语,删去“通过”;D“90%以上”存在歧义,指“未得过麻疹”
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