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沈爸爸的“宅家学堂”,把11岁女儿送进cty.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沈爸爸的“宅家学堂”,把11岁女儿送进cty.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5/9/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沈爸爸的“宅家学堂”,把11岁女儿送进cty.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爸爸的“宅家学堂”,把11岁女儿送进CTY
11岁杭州小姑娘沈璐玮,近日,被全球排名第14位的美国顶尖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才教育中心(CTY)在寻访全球天才少年时一眼相中,他们相中沈璐玮的,不是她的知识储备,而是她独特的玩性——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在西湖岸边给老外当导游;自封地球村村长,在小区里举办“地球村孩子音乐会”……这些在她的年龄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背后,是沈爸爸不足为外人道的家教理念在发酵。
爸爸不喜欢太听话的孩子
2008年6月的一天,住在杭州滨江区的沈方林,早早来接上二年级的女儿沈璐玮放学。他透过教室窗户发现,孩子们中规中矩地坐着,女儿小璐玮把手放在膝盖上,老师不点名她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女儿的过于乖顺,让沈爸爸心里产生一丝不安。
1971年出生的沈爸爸,大学专业读生物医学工程,后又到荷兰读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西式教育中的对人的天性、差异性的尊重,以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给予他很大震撼。所以,回国后,他就和做外贸的妻子商量,一定要把培养孩子作为两人的重要任务。
那天回家的路上,沈爸爸问女儿上课为什么那么严肃?女儿说,老师不允许同学们做任何小动作。沈爸爸听后,心情非常沉重。个性化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能需要,如果人从小就失去个性,长大后一定会找不到自我,人云亦云,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呢?
他试探着问女儿:“你愿意我们在家自学吗?”
小璐玮立刻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大门牙:“真的吗?爸爸,你说真的吗?”沈爸爸语气肯定地告诉女儿,当然是真的。沈璐玮高兴地蹦了起来。然而,让孩子辍学在家的想法,遭到沈妈妈的反对:“女儿在这所学校不行,就给她换所学校。”
“我只是希望能延长孩子天真的童年。如果不去学校,她会休息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而且从来没有作业。”沈爸爸解释,“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体制,但我们有责任帮助女儿健康成长。”可沈妈妈还是有顾虑。
为打消妻子的担忧,沈爸爸列出“校外生”的种种优点:孩子能自由发展,不受体制约束,更加快乐。对孩子的品格、行为、价值观的建立更为有利。
最终,在沈爸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沈妈妈同意女儿在家自学。但女儿在家自学需要大人的陪伴,为此,沈爸爸特意跳槽到一家培训机构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有弹性。做外贸的沈妈妈,也辞去跟单工作,在家接翻译单。夫妻俩还做了明晰分工,沈爸爸主要承担孩子的家教自学,沈妈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节假日,夫妻俩一起陪孩子外出增长见识。虽然一家人的生活不如以前富足,但为了孩子,他们也安贫乐道。
开始,沈爸爸帮孩子制订出相当“完整”的时间表,但一个月后,他发现,让孩子一天内同时学****多门课程,又做作业,等于把学校的制度与做法直接搬进家里了,还是会掉进“进度”和“成绩”陷阱中。为此,他决定改变自学目的,专注培养孩子的
“学****能力”。
“校外生”成为爸妈的贴心小棉袄
沈爸爸不再“主动”教孩子知识,旨在挖掘孩子的好奇心。他时时引导小璐玮对生活周遭产生好奇,女儿询问时,他才把问题里包含的各种知识点,一点点讲解给女儿听。他发现,女儿听得非常认真,接受得也特别快。如果有些问题回答不了,他就和小璐玮一起查百科全书。
随后,他又教小璐玮学《剑桥少儿国际英语》,培养女儿的语言天赋。
他从不要求孩子要识多少字、背诵多少首唐诗、会讲多少个童话故事、能做多少道算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