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块链让医疗数据存储变得安全
提到区块链技术,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加密货币。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在非金融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且重要,现在来看受益于此技术最大的行业应为医疗行业。
因为病人的医疗记录和个人隐私信息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被保密的,这需要医疗机构具有安全到足以令人信任的保密机制。
尤其涉及到特殊敏感的治疗记录,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癌症,亦或是整容、心理疾病等等。只是现在看起来,所有的这些医疗记录和信息被单纯放进机构运营的信息数据库或文件柜里,这已经不再是可行稳妥的选择。
理由很简单:在互联网时代往往由于网络操作等问题,“泄密”与“爆料”变得简单到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
区块链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能做到完全透明却又能尊重用户隐私的方案。
丨不容忽视的医疗数据泄露问题
我们经常由于一些内部失误、人情世故或互联网商业行为等原因导致个人隐私被泄露,这在缺少安全感的当下社会里无疑更是显得雪上加霜。
近期逐渐火起来的“个人基因检测”小程序就印证了这一点:花费499元,采样2毫升的唾液快递至某检测机构,一周后就能生成一份属于你的个人检测报告,包括个人基因数据、健康风险、遗传性疾病、药物指南等等,所有包括你的隐私信息均被保存在该检测机构的数据库中。
这种第三方检测软件需要被重视起来,大多数用户由于太过信任,很容易就丢失对隐私数据滥用的提防心。毫无保障的中心化数据库里存储的已经检测后上传的用户信息,一旦出现大规模泄露,将导致用户个人健康数据流传到互联网的风险,很难想象会带来多少不可控事件的发生。
而随着个人健康数据越来越丰富,不同于身高体重、血糖血压之类的传统数据,其他一些重要的数据已经到了绝对不能泄露的地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存在于支付系统中的指纹识别与虹膜识别数据,如果这些涉及到唯一性的资料由于数据库故障等状况出现大规模泄露,也将引起深远且危险的金融灾难。
这种破坏性远比苹果电脑里的明星私人照片视频泄露要大得多。
如果连苹果macOS这样闭源的系统数据库都可以出现信息泄露问题,其他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样都存在这样的疑难杂症。互联网时代的确带来了生活便利性的伟大革新,但这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精彩纷呈背后依然存在黑暗的另一面。
自此,基于互联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信用的缺乏,区块链看来可以是现在能想到唯一的也是最适合的“数据隐私”解决方案。
丨区块链让医疗数据存储变得安全
通过已知认知,采用成熟的区块链保管方案将是一块全新的领域。第一次不需要依靠相信人或者机构制度来确保安全;完全通过算法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从算法上杜绝了由于单点泄露导致的整体数据库崩溃。
对医疗行业来说,区块链有三个很重要的优点:
首先是区块链上的数据无法被篡改。尽管我们很少听到现实世界里出现医疗数据造假、篡改医疗记录等等事件的发生,但无法避免这些灰色地带的确存在。只要涉及到人与人的操作,医疗数据都有篡改、造假及泄露的可能,很显然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病人造成重大伤害。
而区块链无法篡改、无法撤销、每一次动作都会记录的特性,让医疗数据的正确性与唯一性得到保证。这使得在区块链中篡改数据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一样自我欺骗。
其次是高冗余。因为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备份,这使得单点故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