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品德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德论文.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1/15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德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把握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牢牢树立目标意识,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认真审视教材,采取比较异同点、抓住着力点、寻求突破点等策略来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使有效教学成为可能。
[关键词] 把握目标策略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甚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然而,随着品德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成为最突出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因为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中仅以导语、提示语及大量图片和少量说明性文字相组合的形式出现,使得不少品德课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目标制定不到位等问题尤为突出。
基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品德教学实践,在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上谈一点看法。
一、比较异同点——梳理每单元、每课主次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同一内容在不同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有所区别,逐步提高,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材中所蕴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全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每课教材的主次目标,这是正确把握品德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1、“线式”比较法
在品德课程的编排中,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有时,同一主题内容在每册教材中都有呈现,教学目标呈螺旋上升,这样的单元内容就可以采用“线式”比较法来确立“单元目标”。所谓“线式”比较法,就是梳理出小学品德教材中同一单元内容的主次目标,将这些单元的主题目标进行纵向对比,比较异同点,确立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准确把握住本单元目标的脉搏。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以“班级生活”的内容为例,这一内容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涉及到,若采用“线式”比较法,即比较“单元主题目标”,就能梳理出主次目标。
一上的单元主题是“我的新生活”。针对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设计,侧重点体现在“适应”上。明确了这一单元主要目标,就可以采用“我和你交朋友”、“我和你一起做”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建立友谊,建立对学校的亲密关系。
一下的单元主题是“我在班级中”。初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在班集体中和谐、快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对上学期“我的新生活”的主题教育的延伸,侧重点体现在“喜欢”上。是让学生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并主动、积极地为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明确了这一单元目标侧重点,就可以采用“分享俱乐部”、“分工合作做值日”、“共庆六一节”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从而喜欢班级生活。
二上的单元主题侧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适应、喜欢班集体,还应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