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朝阳市十家子河左岸堤防设计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朝阳市十家子河左岸堤防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1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朝阳市十家子河左岸堤防设计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朝阳市十家子河左岸堤防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十家子河是大凌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朝阳县西北部的大青山脉。召都巴以下为干流,召都巴以上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发源于朝阳县的大庙乡,流经龙城区的边杖子乡、七道泉子镇于召都巴汇入干流;北支发源于朝阳县的古山子乡。两支在召都巴汇合后,又由西向东穿过朝阳市区的孟克乡和双塔区于扣北村汇入大凌河。,河道全长42km,河道平均比降13‰。十家子河防洪工程位于朝阳市区,西起铁路桥,东至十家子河汇入大凌河河口。按《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要求,十家子河左堤防洪标准为20年,右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两堤间距在320~350米之间。 
 
二、堤线布置、堤距及堤防断面 
 
(一)堤线布置原则 
依据《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堤线规划位置,结合十家子河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堤线位置。堤线布置原则是: 
1、堤线应与河势相适应,并与洪水主流相一致。 
2、工程布置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堤线应尽可能走高地,且基础条件较好,也要满足规划中的渗流控制,稳定和变形的控制要求,以达到堤身低、稳定、安全之目的。
 
3、堤线布置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避免束窄河道,事与愿违。 
4、要考虑环境的美化、社会经济的影响,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5、堤线应避开文物遗址。 
6、在满足水利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少动迁,有利于拓展经济的开发并增加社会效益。 
(二)、堤线布置、堤距 
按上述原则,两岸堤线基本走岸坎,尽量少占地。本设计堤线布置以龙城桥上下分为两段,龙城桥以上堤线在平面上的布置采用了四种方案进行比较: 
第一方案:即按原《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两岸堤距320米,龙城桥长亦320米。 
第二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30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其下为320米堤距至高压线铁塔处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第三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62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高压线铁塔处),其下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第四方案:以左岸铁路桥桥头与左岸龙城桥桥头斜连(龙城桥桥长按280米设计),龙城桥下游,从龙城桥左桥头到龙城桥以下300米处渐变为320米堤距,其下为320米堤距至高压线铁塔处与大凌河左岸堤防圆滑连接。
 
以上四个方案末端匀为高压线铁塔处,坐标为X=,Y=,在此处与辽宁省水利设计院规划的大凌河防洪堤堤线相接。(大凌河堤防与十家子河堤防通过圆弧相连接,高压线铁塔处为圆弧的末端。)且与十家子河右岸防洪堤0+000相一致。
三、程选址方案比较 
(一)方案比较 
依据《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的堤线规划位置,结合十家子河工程地质、施工条件、新建龙城桥(245米宽)的现状情况及《十家子河右堤的初步设计报告》要求、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堤线位置有四种方案。 
按照《朝阳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及《十家子河右堤的初步设计报告》,本次设计选定了4个方案进行了技术及经济比较。并对相应的右岸50年一遇已有防洪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