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这个星期第二次翻开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一次阅读又有不一样的感动:李镇西老师的认真、真诚和努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他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最好的班主任。他秉着:“做一个有激情、爱思考的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真诚的朋友,为更加民主的中国培养现代公民”的执教原则,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写上了美丽的一页,从他的书上,我学会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很多,其中,让我体会深刻的有两点:⑴.老师的“幸福感”,⑵.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艺术,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展开谈谈我的感受:班主任的幸福感什么是“幸福感”李镇西老师所谓的“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呢?李老师在他的作品中作了很好的回答:“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我想,要做到这种境界,确实很难。当今世界又有多少个老师真正能做到的呢?现今教育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学校目标也越来越利益化,教育者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很少把教育事业当做一种享受,更不用说把一生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了。班主任不仅要是管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在校生活,必要时还要严厉地批评学生,学校有升学压力,老师自然也有教学压力。李镇西老师认为,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李镇西老师这里应该是说要亲近学生关怀学生、并且把教育创新当做一种做好班主任的聚能量吧,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这样子的老师是可敬的。(二)“幸福感”的体现与做法我想,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感”还表现在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记得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对待凌飞这个“上游生”的态度上,李镇西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心态、思想以及对班级的奉献,他给自己的“优生”的定义应该是品学兼优。李镇西老师在谈到锻造优等生的卓越人格时,提出了对待优等生的培养上的重要几点:①、引导他们树立志向。②、帮助他们认识自己。③、教育优等生保持童心。④、激励优等生超越自我。⑤、训练优等生受挫心理。⑥、培养优等生的创造能力。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时,不能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要正视学生的错误,优秀的学生犯了错也应该跟其他学生一样受到该有的惩罚,而不是一味地宽恕、包容,但也不能打击其积极性,而是要做到恰到好处,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许。李镇西老师对“后进学生”转化的态度上,谈到了以下几点:①、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②、科学: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学生③、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李老师是真诚地付出他的爱和关怀,并且想方设法捕捉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李镇西老师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写“每日九问”、安排后进生当班干部等,这些方法独到有效,他是用自己的爱心去触碰他的学生的心,用心灵赢得心灵的感动,用真诚换来心与心的沟通。我觉得这种方法很高境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个不就是所谓的幸福感了吗?班级管理艺术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李镇西老师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表现在:他对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另外,李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上,处处都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