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2004-05年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pdf

格式:pdf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4-05年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4-05年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中国:宏观经济 2004 年 12 月 21 日



哈继铭 hajiming@
范维维 fanww@ 2004-05 年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李连发 lilianfa@
(8610) 6505 1166

要点:

¾ 2004 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从 1 季度的高位逐渐回落,着陆轨迹表现出明显的“波浪型”特
征,估计全年 GDP 增长 %,CPI 上升 %。在经济降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
个问题包括:投资增速依然偏快,并存在反弹的可能;新增通胀压力不断积聚,主要体现为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¾ 我们预计 2005 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减速,GDP 将增长 -9%。其中消费增长将稳中趋缓;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20%,增幅下降的速度快于消费;受世界经济及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放缓的影
响,进出口增速也将有所放缓,其中出口将增长 24%,进口增长 25%,外贸顺差估计为 265 亿美元。

¾ 2005 年 CPI 将上涨 4%。粮食及食品价格对 CPI 通胀的影响将继续减弱,其他通胀因素将成为推动消费物价上
涨的主要动力。这些因素包括前期行政性调价项目的补涨、滞后的能源价格上调、上游产品价格飚升向下游的
传导、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的贬值,以及工资上涨的压力等等。

¾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鉴于近期货币流通速度出现的新变化,2005 年将对“稳健”赋予新的涵义。我们估
计 2005 年 M2 与信贷余额增速目标可能被初步定在 14%左右。但这应是央行货币数量调控的“软目标”,央行
将根据年中货币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对此做适当的调整。同时,央行可能更多地关注价格杠杆对货币供求的作用,
包括进一步调整利率水平甚至在适当时机增强汇率弹性,以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鉴于对 2005 年通胀走势的预测,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快的现状,我们认为基准利率水平将随美国利率
的进一步提高而上调,幅度约为 75 个基点。

¾ “积极”财政政策将转为“稳健”,这已是政府既定的政策。我们认为,如果 2005 年的财政政策要真正实现“中
性”或者“稳健”,实现对经济的“零”激励,这将意味着 2005 年财政赤字的规模约为 GDP 的 %,比 2004
年低 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增幅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基本建设支出的削减,而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
福利方面的开支的增幅将有所提高。

¾ 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 2005 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的可能性较大,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前
提条件:1、升值预期下降;2、基本准备工作就绪,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外汇市场的建设等等。我们认为当前
人民币汇率仅是略有低估。政府对汇率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性因素,而不是简单的调
整汇率水平。汇率的大起大落也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情况,最可能的方式是让
基准汇率逐渐升值并逐渐放宽浮动区间。

¾ 随着经济的着陆,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将有所增加,2004-05 年不良贷款额的增长相当于 2003 年 GDP 的 -8%。
结合对未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我们的分析显示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将在 2005 年达到顶点,不良贷款余额与
GDP 的比例将从 2004 年的 %上升至 2005 年的 %,并在 2006 年回落至 2004 年的水平,显示经济增长
能部分地消化不良贷款。
请参阅每页底端的重要披露
2004-05 年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目录
2004 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 5
1 季度中国经济体温继续升高 5
2 季度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回调 7
3 季度的反弹:宏观经济“波浪型”着陆的体现 10
4 季度经济运行及 2004 年全年预测 12
2004 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19
1、通胀压力不断积聚,新增非食品通胀因素影响增大 19
2、货币和信贷增速持续回落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形成反差 21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快、规模较大、环境与资源受挑战,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22
附录 1:我国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 28
2005 年宏观经济展望 30
GDP 增长 -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