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承载千年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承载千年文化.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1/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承载千年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浩浩荡荡地转过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然而,当时间停留在2000年的刻度上时,人们的目光便不约而同地凝视在一件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正是从这天起,承载千年优秀文化的各民族语言文字有了新的统一归宿,中华语言文字的历史翻过了新的篇章。
一、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我们的全民共同语,是全世界的华人进行交际的工具。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但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里有许多土音,还有异读音现象,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很多麻烦。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中的土词、土语和土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中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但不能把所有北京话中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二、普通话的发展历史
汉语自古以来既有方言又有共同语言。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的共同语为“雅言”,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把共同语称为是“通语”,各地操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到了晋代,“吴语”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而明清时期则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作为标准音。19世纪末,即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带来了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上巨大改变,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国语一词得到传播。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推广国语。
1906年,朱文熊首次提出“普通话”一词,后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及巩固。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推广民族共同语便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推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2年,我国将推广普通话工作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因
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不仅仅是适用于国家的管理,语言文字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该法则。秦始皇时期实行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政策;唐朝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五四时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语言文字走过了它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轨迹,终于在2000年迎来了统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