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5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15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
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 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 高洁。
2 、月亮 对月思亲 --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
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
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
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
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
别的深情。这一****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
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
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
的是笛声中 《折杨柳》 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
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
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 、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
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
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
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
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
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 一番秋雨之后, 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
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 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
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
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
未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
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
这样的情思。
5 、草木 以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
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
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
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
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
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
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 &S226;
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
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
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 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
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 陆上的送别之所 。
8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喻离恨 。《楚辞 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